□高永维
据央视《财经调查》报道,网上出现了一批假冒的农技专家,他们没有任何农业教育背景,甚至完全不懂农业知识,却摇身一变成为研究院专家、农大学生,以助农之名行带货之实,上演着坑农害农的骗局。
增产增收是农民的企盼。看着“身份显赫”的“专家”侃侃而谈,既“热心”分享解决各种农业种植问题的“小妙招”,又极力推荐各种神乎其神的农资产品,一些农民朋友不免就动了心,忍不住掏了腰包。殊不知,这样的信任换来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被别有用心的“专家”割了韭菜。
打着助农的幌子,一心想着从农民身上“圈钱”,赚的是昧心钱不说,而且很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一方面,那些活跃在镜头前的“农业专家达人”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他们分享的那些所谓的“小妙招”管不管用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购买过“农业专家达人”所推荐农资的农民朋友纷纷吐槽,“根本没有宣传中那样好用”。农业生产节令性极强,什么时间施肥,什么时间打药,有着比较关键的节点。结果因为“小妙招”不管用,因为农药、肥料不顶事,农民朋友不只是损失了购买农药、肥料的钱,而且很可能因为错过农时影响一年的收成,这显然不是小事。
“一切都是假的,都是表演”“是否了解农业知识不重要,带货挣钱才是唯一目的”,透过所谓“专家”和其背后的电商公司的言论,不难看出其多么有恃无恐。明明就是假冒的农技专家,为何却能够“登堂入室”?在这些骗子以“农业专家达人”身份注册账号的时候,平台到底有没有验明正身?当农民朋友反映在网上遇到了一批假冒的农技专家时,平台又有没有采取措施?如果不闻不问、充愣装傻,平台就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不让农民朋友受坑骗,就要对虚假人设、违规带货的“农业专家达人”亮“红牌”。在线上,平台需要严把准入关口、履行监管责任。对于不能提供有效资质的“专家”账号,该关停的关停,该限流的限流。对于新注册账号,则务必要验明正身,避免有人浑水摸鱼、逐利而行。在线下,那些所谓“专家”销售的农资从何而来,质量达不达标,销售合不合规,有关部门也要究根问底,坚决不能让不合规农资通过线上渠道流入市场。
透过假专家坑农骗农事件,我们还应该更深层次地反思。那么多农民朋友愿意相信网上的“农业专家达人”,说明农民朋友对农技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真正的农技专家能不能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能不能也到网上去多做做指导,当真专家有了市场,假专家也便没了销路。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高永维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