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据金融界报道,8月11日股市开盘后,百果园公司股价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跌超7%,截至收盘跌超2%,每股报1.74港元,最新市值26.78亿港元,较2023年初的历史高位已蒸发72%。
百果园股价大跌,普遍认为这是市场对其董事长余惠勇近日发表的“教育消费者”言论的直接反映。前几天,因网友吐槽百果园水果价格贵及质量变差,引发了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回应。他表示百果园一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绝不屈就于“迎合消费者”。结果,试图“教育消费者”的百果园,却不提防被市场狠狠“教育”了一把。
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的言论,给人感觉这已不单是对价格、品质争议的回应,更像是居高临下的单方面精神输出。其实质是试图将价格或品质争议,转化为消费者需要被“引导”或“提升”的问题。这种做法隐含着对消费者认知能力和判断力的轻视,偏离了商业沟通应有的平等基础。
不可否认,在商业领域中存在一些合理“引导”消费者的情况。比如电动汽车刚兴起时,很多消费者对电池续航、充电设施等问题存在担忧和误解,此时企业家站出来,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电动汽车,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和新产品的普及。然而,百果园董事长在价格和品质争议面前,不反思自身问题,反而试图“教育消费者”,这不是合理引导,而是傲慢自大。
企业家的自信固然重要,引导消费者消费需求也很有价值,但前提是对市场应保持必要的敬畏和尊重。实际上,消费者从来就不需要被企业家以这种傲慢的方式“教育”。他们已经在市场这所大课堂里,通过实际的购买和使用经验,自学成才,对商品选择有自己理性且成熟的判断,远比企业家所认为的要高明。他们对商品价格和品质的感知,源于真实的消费体验。当消费者普遍反映百果园“贵”且“质量变差”时,这本身就是基于真实消费体验的市场反馈。将消费者的质疑简单归因于“认知不足”或“不成熟”,不仅回避了自身产品品质、定价或服务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屏蔽了市场真实信号。
当前,信息透明度大幅提高,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进行比价和分享评价的渠道空前畅通。消费者对商品品质、价值判断更加多元和自主,对性价比的考量也更为细致。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企业固守单向“教育”的思路,而非积极倾听、理解并回应消费者的合理关切,就容易与市场需求脱节。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当企业将“不迎合消费者”作为原则并引以为傲时,实际上是在忽视市场规律,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品牌声誉受损等后果。
与其高高在上“教育消费者”,不如放下身段当好市场的“学生”。企业要重视并认真倾听消费者的诉求,深入分析这些反馈背后的原因。在审视自身问题后,企业要采取切实的行动,回应消费者的合理关切。
企业将精力用于提升产品价值和服务体验,比试图“教育”消费者接受既定产品、价格或理念,更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持久的信任。否则,当消费者用脚投票,转向更有性价比的选择时,再精美的“教育”辞令,也挽不回流失的信任与真金白银。
真正的商业智慧,从来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育”市场,而是谦卑地倾听市场脉搏的每一次跳动,并做出积极的、善意的回应。而市场最终会以消费者的选择,对企业行为做出评判。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