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凤(湖南科技学院)
近日,有博主反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一餐厅涉嫌“缺斤短两”“阴阳菜单”,本地游客消费羊肉花费198元,外地游客却需要支付298元。8月2日,记者从海拉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第一时间对涉事餐饮店进行现场检查核实,并于2日对相关餐饮店立案调查。(8月3日 《南方都市报》)
如此赤裸的“阴阳菜单”,不仅被当场揭穿,当地监管部门亦迅速立案调查。利刃挥向游客钱包的短视之举,正悄然撕裂用真诚与美景编织的旅游生态。
刺目的差价,正是“一锤子买卖”心态的畸形产物。部分经营者深陷认知茧房,将游客视为“过路财神”——“宰一笔是一笔”,何须回头客?当“一次性”思维凌驾于诚信之上,价格欺诈便成为其“生意经”。类似“阴阳菜单”屡见不鲜,其根源正是对“长期主义”价值的漠视与背叛。此等行径无异于涸泽而渔,不仅灼伤游客信任,更在地方形象的画布上留下难以磨灭的污迹。
监管滞后与维权困境实为乱象滋生的温床。尽管海拉尔区市场监管局此次反应迅速并发布专项整治通知,但传统监管的被动性暴露无遗——为何总要等舆论发酵才出手?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游客异地维权举步维艰:行程紧张难配合调查、商家刻意不提供价签致举证困难、跨地域沟通成本高昂,最终多数人被迫“吃哑巴亏”。而现行法律对价格欺诈的处罚常止于罚款,与不法收益相比堪称九牛一毛,难以形成震慑。违法成本过低,监管力度不足,无形中助长了商家的侥幸心理。
经营者的短视刀锋,终将反噬行业自身生命线。旅游经济是典型的“口碑经济”,游客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其负面评价在社交媒体上的涟漪效应,足以让一个景区甚至一座城市多年努力付之东流。一盘羊肉的百元差价,实则是为地方声誉标上的耻辱价签。当游客心中被贴上“此地不善”的标签,再美的草原风光也难敌信任崩塌的寒意。旅游生态一旦因贪婪而失衡,修复成本远超眼前蝇头微利。
终结“阴阳菜单”乱象,需以监管之“常”破经营者之“妄”。海拉尔区市场监管局已行动,但个案查处远不足够。唯有让常态化监管成为高悬之剑——通过技术手段动态监测菜单价格异动、畅通投诉渠道实现“秒响应”、祭出“黑名单”制度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方能根除侥幸心理。当罚款远低于其违法所得时,惩戒便失去震慑力。监管部门需敢于亮剑,让罚单真正“痛到不敢再犯”。
旅游业的繁荣,从不是一场竭泽而渔的掠夺,而是一场以诚相待、以景会友的共生之舞。当每一份菜单都成为地方诚信的试金石,当每一次消费都能收获“内外无别”的公道,旅游生态的活水方能生生不息。草原辽阔,人心不可狭隘;百元差价,终将自毁长城。唯有以规则守护热情,用诚信筑牢口碑,方能迎来真正可持续的八方来客。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欧文凤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