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村聚餐禁食四季豆,传统习俗与食品安全如何兼顾?

来源: 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刘威成 2025-02-19 17:33:50
时刻新闻
—分享—

□梁勇

据2月19日光明网报道,四川泸州近期颁布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因禁止在聚餐中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材而引发热议。这一举措有人质疑为“管得宽”,也有人表示支持。农村聚餐作为传统习俗,在带来欢乐与团聚的同时,也潜藏着食品安全风险。如何在尊重传统与保障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农村,婚丧嫁娶、做寿满月等聚餐办席是传统习俗。然而,由于参与人数众多、食品加工设施简陋、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农村聚餐往往潜藏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集体聚餐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六成。宴席中若放任使用高风险食材,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泸州新规明确禁止农村聚餐使用高风险食材,这是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体现。食品安全关乎民生,而大规模聚餐又属于公共活动范畴,监管部门有责任对其实施监督和管理。政府出台管理规范,并非“管得宽”,而是基于对公众健康的负责。

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并非出台一个文件就能一蹴而就。监管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而非遏制传统习俗。由于农村许多人对食材的安全风险重视不够,食品安全意识不足,因此有关部门在出台管理规范的同时,也要确保规定得到有效落实。

一方面,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村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特别是高风险食材的危害及正确处理方式,从而提升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在村里聘任食品监督员,对宴席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与指导。此外,也可以组织食品监督员和乡厨进行培训,教授他们科学安全的烹饪方法。像四季豆、黄花菜等食材,只要处理得当,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对这些食材,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

对农村聚餐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这不是限制,而是保护;不是束缚,而是助力。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大的耐心、更强的责任感。监管部门、村集体、乡厨和村民应携手合作,形成治理合力。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将食品安全要求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使村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配合,共同守护农村聚餐的安全与温馨。

农村聚餐的食品安全监管,并非“管得宽”与“管得严”的单一抉择,而是如何实现“管得好”的必答之题。我们需在严格监管与尊重民俗间寻找微妙平衡,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科学监管与文化传承应并行不悖,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要留住乡村的烟火气与温情。

来源: 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6/53/147145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