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也湘(重庆大学)
2月10日,广西百色一高中教师唐某某被举报性侵未成年女学生,致其长期重度抑郁,最终自杀身亡。经调查核实,唐某某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有关单位给予唐某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公安机关现已对唐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月11日 极目新闻)
相关部门处理及时,彰显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但近年来教师师德失范行为频发,仅靠事后惩处显然难以根治问题,事前预防更为关键且必要,师德建设必须关口前移。
近年来,师德建设的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相继出台,各地各校也纷纷制定实施细则,如建立个人师德档案、签署师德承诺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等。然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一些学校的师德考核流于形式,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更有学校为维护声誉对失德行为遮遮掩掩,导致学生受到侵害后不敢发声、不敢求助,客观上助长失德之风蔓延。
此次事件中,小华长期遭受侵害却不敢告知家人,曾在班级群中控诉唐某某却因唐某某解散群组而轻巧逃过。唐某某所为固然令人愤怒,但也不禁让人疑惑,学校是否切实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管职责?面对小华的异常表现,学校是否给予应有的关心和调查?是否开展过师德师风的自查自纠工作?这些问题都亟待相关部门深入调查、严肃问责。
师德建设重在事前预防,绝不能让小华的悲剧重演。一方面,要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师德培训,切实把师德考核纳入教师准入、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核心环节。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畅通沟通渠道,设立匿名举报平台,让学生遇到问题敢说且能说。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在社交媒体、班级群组内发布的涉及教师失德行为的言论,第一时间介入调查,避免因疏忽而错失干预良机。
另一方面,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地区,要尤其重视向学生和家长开展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学校应开设性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对不当行为的辨识能力,家长也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及时沟通,家校协同参与师德监督,对潜在问题及时发现、尽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已超过180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教师群体,只有构建起预防为主的常态化机制,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遏制个别人的失德行为,维护教师队伍整体形象,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来源: 红网
作者:马也湘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