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就业可慢,不可懒

来源: 红网 作者:陈得之 编辑:刘威成 2025-02-12 21:48:25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评论.jpg

□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

随着《哪吒2》的爆火,导演“饺子”也进入大众视野。2月1日,话题#哪吒导演回应啃老三年#冲上微博热搜第一。但经多家媒体深度挖掘后,大伙才真正了解到“饺子”这三年并不是在“啃老”,而是在父母的经济支持下,学习三维动画,进行“慢就业”。此事一经传出,又将“慢就业”的话题再度拉回到大众的视野中来。

与传统的“毕业即就业”不同,近几年来,“慢就业”似乎成了年轻群体里的新选择——不少大学生毕业后不是急于找工作,而是选择备考、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方式推迟就业。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18.6%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较2022年增长2.7%,较2021年增长5.8%。

该现象的主要成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与此同时,不少企业的岗位招聘却在这几年有所收缩,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办的2025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500余家用人单位发布职位共1958个。1.3万名学生参会,投出超过4万份简历,但达成初步意向只有4000余人次。当下应届生找工作,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样慢下来就业也是可以理解的。

即便同样选择了“慢就业”,但不同人“慢”下来的原因也各有不同,需要辩证地看。

有部分毕业生为了追求深造或者更长远发展,会选择继续备战考研、考公或为出国留学做各种准备;有的则会用一两年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做志愿者等,来丰富阅历、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并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人生规划……这些有计划、有考量,追求就业高质量和满意度的“主动慢”,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少数毕业生是属于“被动慢就业”群体。这部分人在大学期间缺乏合理规划与进取心,整日沉溺于放纵和享乐,将“得过且过”奉为圭臬,在临近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啥也不会”,求职时“眼高手低”屡遭碰壁,最后被迫加入“慢就业”行列。更令人忧心的是,如果毕业后留出过长时间观望,一味求稳求好,还有可能造成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问题,逐步开始逃避现实,最后“慢就业”拖延成为“懒就业”甚至“不就业”,从而造成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如何防止“慢就业”变成“懒就业”?这绝不仅仅关乎毕业生的个人选择,更是需要各方共同关注、合力解决的一道社会难题。其中,无论是高校还是用人单位,都可大有所为。例如,高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与当前行业实际所需工作能力相贴近,为各行业输送较为成熟的人才;用人单位可以加强与各高校之间的合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合理、公平的录用标准,对部分能力较为突出的人才可以酌情破格考虑。

防止由“慢”变“懒”,毕业生们就得摒弃“高不成、低不就”的错误心态,更加理性地看待就业挑战,面对各种就业机会“不抛弃、不放弃”。同时,也要集中精力做好职业规划,学习掌握未来工作中可能需要的技能和本领,努力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如此,就业的“快慢”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来源: 红网

作者:陈得之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6/56/146988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