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也湘(重庆大学)
2月20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民政局的一则公开招聘信息引发关注。公告显示,多伦县上都河敬老院正在公开招聘2025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一个岗位明确要求应聘者负责照护男性老人如厕、沐浴等工作,建议男性报考,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并特别指出这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有网友对该民政局的做法点赞,称该岗位是“亲民的事业编”岗位,也有网友表示该岗位实则大材小用。(2月21日 大风新闻)
面对一些网友“招护工还要本科学历”的质疑,民政局已做出回应,岗位以管理为核心职责,需要在管理的同时帮忙照护老人,且该敬老院中全是男性老人,所以才建议男性报考。由此可见,多伦县所设置的岗位门槛并无不合理之处,网友的质疑反倒暴露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偏见。
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照护老人是一项低门槛的体力活,不必对学历有所要求。可实际上,养老服务工作正从“体力活”转向“技术活”。随着养老观念不断进步,老人所需的不再仅是生活起居方面的护理,还有尊严与精神方面的支持,养老服务俨然成为需要专业知识、沟通智慧和人文关怀的复合型工作。这种职业内涵的升级,正是2019年国家多部门联合推动高校开设养老专业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华女子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校纷纷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专业,2024年,首批本科生已走向社会,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向着专业化迈出重要一步。因此,多伦县敬老院招聘本科生,并非大材小用,只是养老服务行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应看到,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基本国情,保障人们“老有所养”是绕不开的话题,可当人们期待更优质普惠的养老服务时,仍不免给养老服务从业者贴上因“伺候人”而“低人一等”的标签。在养老专业本科生的采访中,也不乏家人无法理解其职业选择的例子。养老服务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亟待提升,他们予老人爱护与尊严,社会也应给他们多点尊重。当然,提高养老服务从业者的公众认可度,不能止于口号,多伦县以事业编制吸引有志于养老服务的年轻人,就是一次有益尝试,但也还需系统发力,如加强学科建设,健全待遇保障体系,通过技能等级认证畅通职业发展渠道等。
养老服务是民生大事,基层养老工作更非“小用”。对于敬老院招聘本科生照护老人,应给予掌声与鼓励,认可多伦县的诚意,也认可应聘者不怕脏累的奉献精神。只有摘下对养老服务从业者的“有色眼镜”,才能让“老有所养”不沦为空谈。每个人也都要记得,我们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来源: 红网
作者:马也湘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