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拆东墙补西墙”成工作“顽疾”

来源:红网 作者:甘茜倩 编辑:汪敏星 2025-02-09 21:48:05
时刻新闻
—分享—

□甘茜倩

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时常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与挑战。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却陷入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境,如同“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不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难题,这无疑给我们的事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对此,我们必须坚决摒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价值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工作方法。战略部署、战略重点、重大战略机遇期……回首改革历程,这样的表述耳熟能详,战略思维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仿若“盲人摸象”,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思维架构与高瞻远瞩的全局视野,仅仅将目光锁定在眼前的困境与难题上,病急乱投医般地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应急举措。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工作方法,虽可能在短期内营造出问题得以解决的假象,但从长远视角审视,实则为后续工作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恰似“拆东墙补西墙”,看似暂时堵住了一处漏洞,却在不经意间于其他方位制造出更多难以弥补的缺口,让工作陷入更为被动的境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党员干部务必在开展工作之前,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调研工作,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与工具,精准剖析问题的内在本质与根源,进而制定出一套涵盖多方面因素、兼顾长短期效益的整体性解决方案。

革除“急功近利,饮鸩止渴”的浮躁工作作风。时下,一些干部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感,总想尽快证明自己,不讲究科学依据,往往脱离实际,留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堆“烂摊子”,大大降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更有甚者,初心“跑偏”,干着“饮鸩止渴”的事,中饱私囊,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给当地的发展带来重大损失。这种急功近利、浮躁功利的工作作风,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恰似“拆东墙补西墙”,以牺牲未来发展的根基为代价,换取当下虚假的繁荣景象,最终只会使问题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愈发复杂棘手,难以收拾。只有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拒绝饮鸩止渴的“躺平”,任务目标才会落实,工作才会扎实;只有工作扎实,成绩单才会厚实,成绩才会真实。党员干部在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时,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忌急功近利,尤其是在攻坚克难的阶段,越是急不得,要一步一个脚印,把“愚公移山”的精神发扬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聚力前行,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壮丽华章。

改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消极工作态度。部分党员干部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与挑战时,缺乏应有的担当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不是积极主动地探寻妥善、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是选择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以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态度应对。在落实上级政策时,一些部门机械地传达文件精神,生搬硬套,却未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未能制定出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与目标。这种消极懈怠、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恰似“拆东墙补西墙”,以一种临时应付、蒙混过关的方式处理工作,最终只会让问题如洪水般越积越多,使工作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难以自拔。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要满怀热情、积极主动,以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入探究问题的实质与核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推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真正为人民群众创造福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甘茜倩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6/91/146898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