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山西大学)
3月27日,一女子发帖称,她在贴有禁烟标识的上海INS新乐园内被醉酒男子用烟烫伤脸部,安保负责人态度轻蔑。张女士称,尽管每层楼的每个场所都贴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的标志,但吸烟现象仍无人制止。3月28日下午,上海INS新乐园官方微博就前日晚间“女子称在上海INS新乐园被人用烟头烫脸”发布致歉。(3月28日 极目新闻)
据《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INS新乐园作为禁止吸烟的室内公共场所,本应积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落实禁烟规定。然而,场所内“禁止吸烟,违者罚款”的标识沦为摆设。在发生烟头烫伤他人的事故后,场所管理团队不仅没有反思自身失职,反而采用“施压式”手段,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事故发生后,安保人员的处理方式令人诟病。他们不仅未能履行协助受害者解决问题的职责,还在张女士调取监控取证时,以“酒吧不是为了你一个人开的”“你们都有责任”等不当言论推诿责任,试图将过错全部归咎于张女士。这种冷漠、不公正的处置方式,不仅让受害者取证艰难,还造成了二次伤害。
事实上,禁烟难题并非上海独有,杭州某餐厅女生劝阻吸烟遭嘲讽,演员徐娇劝阻吸烟反被抢手机等事件表明,在一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打破禁烟困局,需要多方合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控烟体系。禁烟场所管理者应将禁烟规定作为运营的底线,严格落实全面禁烟要求;场所工作人员需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劝阻吸烟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力的外部约束;广大公民也应积极参与禁烟行动,敢于对违法吸烟行为进行劝阻,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当禁烟标识沦为摆设,禁烟场所的管理漏洞便暴露无遗。只有各方携手推进“室内全面控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的控烟行动,才能营造健康、文明的无烟公共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刘洁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