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吉首大学)
据浙江经视报道,近日,一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在杭州市人才市场举办。记者发现,大学本科学历要求的职位月薪普遍6000-10000元上下,销售岗位需求量大。面对应届生,招聘企业更注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有相关实习经历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视频中企业招聘负责人说:“实习经历不是硬性要求,但是如果同时这些简历给过来,都是应届生,但是为什么人家就有实习的经验呢?”实际上,这样的观点和招聘情况并不是个例。一些企业对“实习经历”的关注或是以“实习经历”作为筛选标准由来已久。
对大学生群体来说,从这类招聘实况中汲取经验是有必要的,即大学生在就读期间的规划要将实习设置一定比例。即便是如今考研浪潮正盛,一部分同学认为继续读书就可以暂缓实习一事。这其实是一种思维误区,升学和就业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高度正相关关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形式不同但指向的都是个体的能力提升。尤其是实习经历在招聘方一边被愈加广泛地频繁地提及,更要引起大学生群体对实习的关注和重视。
但似乎将实习问题都抛给学生并不合理。在寻找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位置,当然这绝非是说大学生不努力什么都要等现成的,而是提醒我们必须认识到如今的就业形势。
缓解大学生实习或就业压力,还有待企业释放更多诚意和包容。个别企业发展背后也面临诸多压力,或是认为招人是要解决问题的,实习培养不是企业的责任,要么高校培养要么大学生自己培养。这一问题要从两个维度来看,宏观上说,企业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力量,有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微观上说,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自然也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加入。这既能有效避免组织日渐老化,又能在差异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更是对社会的一种积极回馈。
还应看到,在大学生实习就业的整个环节中,日益与社会脱节与业界“失联”的高校教育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举例来说,高校的课程设计往往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比如,许多学校还在讲授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但现下,新能源车占据市场比例不断提升。再则,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流于形式,要么照本宣科要么高谈阔论却毫无助益。这就要求,高校应及时更新教育体系和课程设计,让学生学到真正能够顺应时代需求的知识技能。此外,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的实习机会,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就业中能有足够吸引招聘方的“资本”。
应届生实习经历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希望别把问题都抛给学生。各方积极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合理的环境,创造更为良好的从业环境,更有光明前景的发展环境,改进和优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准入门槛和筛选标准,既是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景。
来源:红网
作者:张川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