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方谈性”的课堂何以赢赞?守护蓓蕾不能靠“静音模式”

来源:红网 作者:李凌云 编辑:吴海刚 2025-04-11 21:00:06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李凌云(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山东枣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因在班会课上大方讲解性教育知识引发全网点赞。面对学生间的言语攻击和衣着暴露问题,张老师以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正视隐私部位、学会自我保护。这堂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更掀起了公众对性教育必要性的深度讨论,撕下了性教育“羞耻”的标签。

在儿童性侵案件、青少年性健康问题频发的今天,这堂看似“超纲”的班会课,恰恰撕开了教育中最为隐秘的伤口——当成年人因羞赧与偏见选择沉默,孩子们只能在无知与风险中独自摸索成长。

长久以来,性教育始终是家庭与学校心照不宣的“禁区”。家长对性话题的欲言又止、教师对生物课本中“敏感章节”的匆匆翻页,生殖器官的学名被替换为含糊的“隐私部位”,防性侵教育止步于“小心陌生人”的苍白警告,这些行为构成了一道道沉默的围墙,成为了孩子性教育缺失的助推器。

在学校中,张老师观察到学生用脏话攻击他人、无意识穿戴暴露服饰的行为,正是性教育长期缺位的缩影,而女生因不了解月经初潮感到恐惧的心理,也是“沉默教育”种下的认知苦果。当生殖器官学名被隐去,青春期知识被回避,儿童只能从网络或同伴的戏谑中拼凑扭曲的性认知时,孩子既学不会科学的表达身体,也失去了防范侵害的能力。

然而,张老师在班会中以青春期真实场景为切入点,将性教育从生理知识拓展至社交伦理时,填补了家庭教育回避、社会引导模糊的空白。她没有用隐晦的比喻回避问题,而是直呼隐私部位的医学名称,她也没有止步于生理知识,而是将性别平等与尊重融入课堂。当课堂上孩子们从哄笑捂脸到正视问题,这种转变充分展示了性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者直面问题的勇气,恰恰消除了性教育的“污名化”,将其还原为普通生理知识。正如张老师所言,“害羞是本能,但羞耻是伤害”。当大人率先正视,孩子才能在坦诚中建立对身体的敬畏与自信。

看似“难为情”的班会,实则撕开了性教育长期蒙羞的遮布。当学校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性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对身体的认知,更是构建自尊、尊重他人的人格基石。唯有以科学消除偏见,以坦诚替代回避,才能让真正守护“蓓蕾”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李凌云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55/148636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