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梓蒙(郑州大学)
近日,机票价格“虚低”引发网友们的讨论,看似便宜的机票点开后的实际价格却不止于此。一位机票购买者王先生称,其在机票代销平台支付310元购票,但航空公司官网显示总价为300元,平台通过隐形的捆绑销售让他多花了10元。王先生随即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判决机票代销平台退还310元并三倍赔偿王先生。(4月27日 看看新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时会选择乘坐飞机,而我们都知道,飞机的价格不像火车和高铁那样固定,根据日期的不同,其价格也会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这个价格的浮动都是显示出来的,消费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而王先生多花的这10元钱,机票代销平台并未明示其用途。虽然10元钱并不多,但让人不清不楚的多掏钱,该平台的做法显然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事实上,我们在购买机票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未点开详情页时显示的价格较低,点开后就会加上很多其他的东西,例如燃油费、“无忧飞”等。机建燃油需要收取费用是合理的,而且它也会很明显地备注在页面上,但一些额外的保险甚至还有旅游服务费,这些费用也会自动被加上,并且取消的方式很隐蔽。
很多平台都有这种隐形的捆绑销售,让不少顾客都中了招,原本是出于信任在该平台购票,结果却遭到“背刺”,很难不让消费者感到心寒。除此之外,有些平台还会通过大数据来“杀熟”,经常使用该平台购票的用户所显示的价格比其他人的价格更高,这些难以察觉的“价格陷阱”该停止了。平台和用户本应是互助互惠的关系,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而用户给平台带去利润,这其中的交易过程应该是透明的,不能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捆绑销售,要让用户感到放心才能保障平台的长久收益。
机票的捆绑销售并不是生活中唯一的“隐形陷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理发店和美容院等都存在这种问题,有些商家未经顾客同意就使用产品,在服务结束后要求付费。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砸了自己的口碑,失去更多顾客真的是一个明智之举吗?
为了营造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亟需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平台价格不合理设置行为予以惩处;行业协会需发挥自律作用,制定规范标准,公平合理定价;消费者也要提高维权意识,敢于对 “隐形陷阱” 说 “不”,并及时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只有形成监管、行业、消费者三方联动的治理机制,才能有效清除消费市场中的 “隐形陷阱”,让市场更真心,消费者更安心。
来源:红网
作者:孙梓蒙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