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错切右膝”案:医疗事故的代价岂能以停职了结?

来源:红网 作者:张一驰 编辑:吴海刚 2025-04-20 21:29:33
时刻新闻
—分享—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张一驰(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广西17岁体育生左膝长骨瘤被错切右膝”一案即将开庭,当事人母亲何女士明确表示“不接受和解”,要求通过司法程序揭开事故真相。(4月20日 极目新闻)

这一事件自2024年曝光以来,引发公众对医疗安全与责任追究的强烈质疑:一起本可避免的低级错误,为何让一个少年的体育生涯和心理健康蒙上阴影?涉事医院对6名责任人的停职、扣薪等处理,是否足以弥补制度漏洞带来的伤害?

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这起事故的荒诞性令人瞠目:医学影像报告、知情同意书均明确标注左膝病灶,手术记录却赫然写着“右膝肿物切除”。更讽刺的是,主刀医生在手术中途才发现错误,但伤害已然无法逆转。如此明显的流程断裂,暴露出医院在术前核对、术中监管等环节存在系统性失灵。涉事医院虽对6人追责,但仅以行政处分替代制度反思,无异于将“人祸”简化为“人错”。

对于17岁的体育生小罗而言,这场事故不仅是身体的创伤,更是人生的转折。高三关键期被迫休学一年,体育成绩难以维系,心理压力与职业梦想的双重崩塌,远非经济赔偿所能弥补。何女士坚持诉讼的背后,是对儿子尊严的捍卫,更是对医疗体系纠错机制的呼唤。

反观涉事医院的应对,仅以“停业整顿”“加强流程管理”等程式化回应敷衍公众,却未公开具体整改措施。若不能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等重构安全防线,所谓的“举一反三”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疗安全专项整治不过是空话。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参考山西太原法院处理“19名患者村卫生室感染”案的经验,通过“个案调解+类案处理”机制推动行业整改,或许是可行路径。此外,还可以借鉴吉安万福人民法庭引入“医疗责任险”的做法,既能保障患者权益,又能缓解基层医疗机构的赔偿压力,形成风险共担的治理框架。更重要的是,医疗系统应建立透明的事故报告制度。当前,许多医院为规避舆论风险,倾向于内部消化问题,导致同类错误反复发生。唯有打破“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公开事故原因与整改方案,才能重建公众信任。

一例医疗事故,毁掉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消耗的是全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信心。此案不应止于对几名医护的追责,而应成为推动医疗安全体系改革的契机。当每一台手术都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当每一次失误都能转化为制度优化的动力,医疗才能真正回归“救死扶伤”的初心。

来源:红网

作者:张一驰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64/148884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