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被顶替者需要制度“补漏”而非舆论“救火”

来源:红网 作者:李崎林 编辑:汪敏星 2025-04-25 20:24:05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李崎林(重庆三峡学院)

近日,一则跨越30余年的顶替事件,再次搅动舆论场。4月22日晚,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媒体报道“5旬辅警30余年前被人顶替上中专”一事,市委市政府已成立由纪委监委、公安局、法院、教体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开展调查。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依纪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在冒名顶替案中,媒体似乎成了受害者维权的唯一“救命稻草”。当舆论平息,事件也就被淡忘,这时被顶替者的不公又该何处诉说?

破解高考顶替需建立常态化纠错机制。媒体曝光固然是伸张公平正义的有效方式,但在这种偶然性事件下,那些没有被放在舆论之下重视的、热度消退不再被重视的受害者就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去维权。需要相关部门主动开展考试档案倒查,建立“顶替案件数据库”并实时更新进展。通过设立全国统一举报平台,拓宽受害者维权路径。多部门联合对情节严重案件进行深入查处,严惩案件各级各部相关涉事人员。

落实高考顶替案件要建立健全法律机制。2022年席南被告知高考被人冒名顶替,案件处理仅顶替者被开除公职,时隔两年后,在媒体披露下相关部门被动再次调查,并称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依纪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在席南这场被偷走的人生中,如果没有媒体重申,也许事件再也找不到其他出路。被顶替者的人生不能总靠舆论来挽救,落实高考顶替案件的后续处理结果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虽然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二规定,冒名顶替者及相关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部门要细化法律细则,打破“年代久远不追责”的惯例,破除“法不责众”的思想,明确法律责任,健全法律追责体系,同时建立受害者补救赔偿机制。

根治高考顶替应构建全流程防御体系。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虽然学籍联网、身份核验等机制,早已让冒名顶替的机会大大减少,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再重视此类问题。要从源头抵制高考顶替问题,从媒体“被动曝光”转向机制“主动防御”。从考生考前基本信息收集、录取信息对应审核到入学信息全面监测,人员变动信息核对,构建全流程监督体系。实现“责任绑定”制度,将关键节点信息经办人实行绑定留痕,明确顶替行为终身追责条款。开发信息可视化系统,在全流程透明机制下实行监督。

冒名顶替不仅是对被顶替者的伤害,更消解了社会对规则与公平的信任。被顶替者需要的不是媒体的“网络公堂”,而是可以在完善的制度中实现人生的补救。

来源:红网

作者:李崎林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69/149067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