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时代,劳动者的荣光永不褪色

来源:红网 作者:林馨 编辑:汪敏星 2025-04-30 22:44:04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林馨(云南财经大学)

在AI能瞬间生成方案、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生产的今天,“AI将终结人类劳动”的论调甚嚣尘上。当重复性工作不断被智能程序替代,人们不禁追问:AI的狂飙猛进,是否真的让劳动失去价值?答案是否定的。AI时代并非劳动者的终点,而是劳动价值重构、荣光再塑的新起点,人类劳动者的独特价值,正在技术浪潮中实现更深刻的跃迁。

AI的普及确实重塑了劳动图景。工厂流水线上,机械臂取代了重复装配工作;客服领域,智能对话系统承担了标准化问答。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新的劳动形态同步生长:AI训练师通过数据标注赋予机器“认知”,算法工程师为智能系统注入逻辑灵魂,数字运维师守护着虚拟世界的稳定运行。这些岗位的出现证明,AI非但没有消灭劳动,反而开辟了更具技术含量的劳动赛道。

劳动者的不可替代性,根植于人类独有的生命特质,想象力、共情力与价值判断能力。在教育场景中,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在医疗领域,医生与患者的深度沟通,这些需要人文温度的劳动场景,永远无法被代码完全替代。更值得关注的是,AI本身就是人类劳动的智慧结晶,从底层算法开发到应用场景创新,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凝结着劳动者的探索与创造。

AI时代的劳动荣光,正在向更高维度升华。过去,劳动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物质生产;如今,劳动者成为技术的驾驭者、创新的推动者。新时代劳动者,既保持着传统工匠精益求精的专注精神,又有着数字时代的创新思维,他们用行动诠释:劳动的光荣,不仅在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更在于突破技术边界、守护人文价值的双重使命。

面对技术变革,构建新型劳动生态需要多方协同。个人层面,需摒弃“被替代焦虑”,树立“人机协同”思维,通过持续学习掌握数字技能;企业层面,应打破“机器至上”的误区,建立人机优势互补的管理模式,为劳动者提供转型支持;社会层面,则要完善劳动保障政策,重塑价值评价体系,让创造性劳动、知识型劳动获得应有的尊重。

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人类劳动的本质从未改变——它始终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核心力量。AI时代,劳动者不是机器的对立者,而是技术革命的引领者、数字文明的塑造者。当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变革,劳动者的荣光必将在创新与坚守中焕发新的光彩,在人机协同的征程上,续写属于人类智慧与奋斗的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林馨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74/149239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