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春末夏初的五月,各地婚姻登记处再现 “预约潮”。这不仅是因为对“五二零”“五二一”的美满寓意的期盼,更是因为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于5月10日的正式施行。一纸新规如春风化雨,让 “爱在当下” 的承诺跨越了户籍藩篱与地域界限 —— 无论你是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 “新市民”,还是逐梦京津冀的异乡人,只需携带身份证,即可在常住地为爱情 “领证上户”。
这场婚姻登记制度的改革,切实回应了时代的婚恋形势。曾几何时,长三角的写字楼里,多少情侣因 “返乡办证” 的奔波望而却步,珠三角的出租屋里,多少新人对着户口本复印件辗转难眠。如今新规的 “全国通办” 政策,让“奔波千里只为证”正式成为历史,实现“百米之内可领证”,户口本也不再成为爱情的“考官” ,客观而言,新规的实施切实为新人新婚降低了成本,提供了便利。
然而,当婚姻登记的程序从 “长途跋涉” 变为 “指尖操作”,我们更需警惕幸福的 “快捷键” 成为被轻易按下的 “回车键”。网上预约,凭身份证办理……婚姻登记的操作程序简单到几乎与景点游览预约如出一辙,在这样的便利之下,是否会造成年轻人因一时冲动,抱着“游戏”的心态进行结婚登记?在新规之下,那些曾在现实中上演的 “户口本保卫战”虽成过往,却也让婚姻决策少了“家庭把关”。就像电视剧《人世间》里周秉昆与郑娟的婚姻,当年户口本的 “阻碍” 实则是代际经验的隐性对话,如今父母的角色从婚姻的法律程序中完全消失 ,年轻人能否在失去 “制度缓冲带”后,依然保有对婚姻的敬畏之心?
婚姻从来不仅仅是 “一键生成” 的登记证书,而是需要终生作答的人生幸福的“大考”。传唱千百年的戏曲《梁祝》,至今仍在诉说着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的古老智慧;古老的典籍《礼记》中,“三书六礼” 的记载虽已泛黄,却始终书写着 “执手共风雨” 的人生契约。他们无不提醒我们,真正幸福的婚姻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不断磨合共同成长的耐心,无怨无悔为之奉献的担当,相互包容相互关爱的智慧,执子之手面对未知的勇气,柴米油盐共赴白首的从容。婚姻登记的 “程序门槛” 降低了,但经营幸福的 “智慧门槛” 永远矗立在时光深处。
从 “父母之命” 到 “婚姻自主”,从 “户籍地限制” 到 “全国通办”,我们见证着制度对个体幸福的温柔托举。当新规为爱情打开 “任意门”,愿每位新人都能在跨进门扉前,以千思万虑织就幸福的底线,让婚姻不仅是法律上的 “登记在册”,更是生命里的 “共赴山海”。
来源:红网
作者:张智博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