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宇(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疑似开车睡觉”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一男子驾驶问界M8行驶时头部低垂近20秒,未握方向盘,被质疑“开车睡觉”。深圳交警表示,不允许(这样做),这叫做辅助驾驶,如果发生事故,要负相应的责任。(5月26日澎湃新闻)
目前,未证实车主是否为余承东本人,从视频中也无法确认车主是否处于瞌睡状态。但从视频中可以判断的是:车主视线偏下,没有目视前方、观察路况;车主双手未握在方向盘上,视频总时长近20秒。
无论车主是不是余承东本人,法律的天平从不因身份地位而倾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必须始终对车辆保持有效控制。即便使用辅助驾驶功能,驾驶员仍需承担观察路况、随时接管车辆的责任。2025年4月,南京司机赵某就因开启辅助驾驶后双手离开方向盘使用手机,被南京交警警告。深圳交警“不允许这样做”的回应,正是对法律尊严的坚定维护。任何试图用技术光环模糊违法本质的行为,都是对法治社会的公然挑衅。
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绝非企业漠视法规的挡箭牌。当前量产车型搭载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本质上仍需驾驶员作为安全责任主体。国际通行的SAE分级标准中,L2级系统的核心定义正是“人类驾驶员持续监控环境并随时准备接管”。将双手离把的违规行为包装成“技术验证”,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不负责。某车企曾因宣传“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时暗示用户可以放手驾驶,最终不得不修改宣传话术并致歉。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技术推广必须恪守安全边界。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将违规驾驶的行为解构为商业卖点的舆论狂欢,正在消解公众对交通法规的敬畏之心。在新闻事件背后,部分网友发表诸如“余总三分要没了,但宣传到位了”“余总亲自试验,我们可以放心买车了”的观点。无论是调侃戏谑还是表达心声,当“余总三分要没了”的调侃取代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批判,当“放心买车”的营销话术替代安全驾驶教育,潜在的风险正在悄然滋长。智能汽车不是法外之地,辅助驾驶更非免责金牌。若任由这种认知蔓延,不仅会催生更多的侥幸心理,更可能将道路变成危险重重的试验场。
技术革命的列车必须行驶在法治的轨道上。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应筑牢安全责任的堤坝。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不是对驾驶员责任的解绑,而是对安全意识提出更高要求。
安全是严肃议题,法律是行为底线,不应成为不当宣传的卖点。在智能出行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的不是将违法行为娱乐化的集体狂欢,而是对法律尊严的坚守、对技术边界的敬畏、对生命安全的珍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张天宇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