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丽(中国传媒大学)
5月19日下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一名学生在体育课后不慎坠入化粪池,同行同学施救未果后向老师报告,学校立即投入救援并报警求助。经消防、医疗等力量全力施救,该同学仍不幸死亡。
此前有学生称,“井口没有井盖,用木板盖着,上面有草皮,木板已经腐化掉了。”学生掉入化粪池后,有老师和同学们立即赶来施救并拨打119。即便有及时的救助,一条年轻的生命也并没有因此被挽回。在痛心之余,我们必须严肃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学校日常的安全排查是否落实到位?
根据《学校厕所管理要求及垃圾处理》,贮粪池需满足不渗、不漏、密闭的标准,且应设有排气竖管,以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贮粪池出口应高于地平面0.1米,池盖必须牢固、严密。然而,涉事学校的化粪池不仅未配备池盖,完全不符合“密闭”“牢固”的要求,还未在周边设置任何警示标识。此外,学校简单地用木板和草皮遮盖化粪池,这种处理方式反而大幅增加了行人坠落的风险。
因踩踏松动遮盖物坠入深坑的悲剧并非孤例。2024年9月,西安一名女童正是踩上覆盖消防水井的胶合板后坠落,不幸遇难。这类被临时遮盖的危险区域,往往比直接暴露的深坑更具迷惑性。裸露的深坑能直观警示风险,而看似平整的遮盖物却容易让人产生误判,错将危险区域当作安全通道,从而酿成惨剧。
此次大学生坠落事件,为我们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但值得深思的是:还有多少类似的安全隐患,仍潜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难道每次都要以生命为代价,才能唤醒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安全无小事,排查不能流于形式。填表格、签名字只是工作流程,真正的安全防线需要深入细致的实地检查。希望各大公共场所以此为戒,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不仅要关注化粪池,更要对其他存在可能隐患区域进行全方位、周期性检查,将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在萌芽状态。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雪丽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