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凱(黑龙江大学)
近日,在多哈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双第二轮中,中国选手王楚钦的球拍在赛前检测环节出现受损情况,被迫更换副拍进行比赛。中国乒协赛后向国际乒联提出抗议和申诉,国际乒联回应要彻查此事。(5月20日 新华社)
距离上次“断拍风波”还不到一年,王楚钦就又一次受到了场外因素的干扰。尽管此次他最终以3-0的比分取胜,但在赛后他仍委屈地表示“为什么每次都是我遇到这种事情”。然而,部分声音却并未聚焦“球拍损坏”本身,反而说起了风凉话,质疑他“小题大做”、故意“甩锅”赛事方。
运动员的申诉权作为保障体育竞技公平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此次王楚钦的合理申诉却被视为矫情,这种无理的偏见本就置运动员合法权益而不顾。忽视运动员的合理诉求,不仅损害运动员的个人权益,更会动摇体育精神的根基。让竞技体育成为“盘外招”“小聪明”的作秀场,让公平正义沦为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这不仅会让运动员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会让观众对体育赛事失去信任与热情。
王楚钦遭受的舆论攻击不仅体现了舆论场对运动员申诉权的漠视,更是娱乐化消解“专业性”的又一生动案例。舆论攻击者们通过对王楚钦进行“标签化处理”,拿有关王楚钦的负面新闻说事,企图通过戏谑调侃的方式淡化“球拍损坏”对王楚钦带来的巨大影响,将严肃的体育问题带向情绪化、引导舆论娱乐化。让不明真相的观众落入刻板印象的陷阱,而忽略了对事件真相的追问。
回顾过往,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陈梦、吴燕妮、武磊、谷爱凌……诸多运动员都遭受过类似的舆论攻击。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娱乐化的导向正将体育一步步推向“饭圈化”的深渊,它试图通过舆论施压实现对运动员人格与专业性的双重矮化,将纯粹的竞技体育逐渐演化为博取流量的工具。
针对这种娱乐化、情绪化风气,我们应该对每一个事件都基于事实和专业的角度去理性分析评判,而不是被情绪和偏见左右,不能让“舆论审判”代替“制度判罚”。此次事件,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员的简单申诉,更是对体育治理体系和舆论生态的拷问。维护竞技公平,既需国际组织完善规则、严查漏洞,也需全社会抵制“饭圈化”对体育专业性的消解。唯有将运动员权益置于流量与情绪之上,方能守住体育精神的纯粹性,维护好运动员的合法权益,让赛场回归公平与正义。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乔凱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