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信贷,并非安徽郎溪的独创,此前其他一些地方也搞过。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此举“出发点是好的”,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有的地方在谈到推出这一举措的初衷时表示,就是为了好人不受穷。不过,时代不同了,“出发点是好的”并非衡量一个事物的唯一标准。是否合法、是否合乎相关程序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很容易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局面。针对“道德信贷”,有两个绕不过去的疑问。
其一,是否有“行政干预市场”的嫌疑?金融机构开展贷款业务属于市场行为,不应受到人为的行政干预。办理贷款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查流程、办理一系列的手续。县级以上文明委授予的“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均可办理“郎溪好人道德信贷卡”,该信贷卡持有者可随时到郎溪县新华村镇银行办理贷款,很显然不符合相关规定,也不符合相关流程。同时,“贷款利率为该银行同类贷款最低利率再下降10%”的规定也于法无据,对其他贷款人也不公平。
其二,风险谁担?“好人道德信贷卡”是由政府评选的,只能证明持有者具有一定的道德素质,跟其借贷信用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贷款人既没有经过相应的资信审核,又没有资产进行抵押,如果出现了不能及时还贷的现象,风险由谁承担?这倒并非是怀疑“好人”们会“耍赖皮”恶意拖欠。只要是贷款,就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哪怕是“好人”,恐怕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
弘扬正气、鼓励好人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不一定非得在贷款上做文章,更不能以牺牲规则来交换。道德的归道德、市场的归市场,才不至于“乱了方寸”。因此,我认为“道德信贷”还宜慎行。
文/李维焕
来源:红网
作者:李维焕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