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登报拒收红包:钻进笼子还需交出钥匙

来源:红网 作者:赵查理 编辑:艾伦 2013-11-16 00:05:55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13日,安徽宿州市委书记、市长等34名市级领导带头签订“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承诺书,11月14日,该份有着34名市级领导亲笔签字的承诺书刊登在宿州市委机关报——《拂晓报》。(11月15日人民网)
  
  表面工资不高的官员是公众眼中的“黑领”,他们能利用公权和垄断获取不当经济利益。34名市级领导登报拒收红包,这样的行为在官场中不多见。此举有两层含义:一是告诉送礼者此路再也不通了,遇到事情要按照规矩来;二是向公众宣布自己不再闷声发大财,希望大家进行监督。
  
  缘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公众下意识认为这是作秀,甚至是反腐倡廉的形式主义。其实,官场每透明一点,就应该得到鼓励。何况官员借助媒体刊登亲笔签字的承诺书,虽然距离公众的期望有些距离,但对比当下官场已是很大进步。而且,这些官员主动钻进舆论监督的笼子,哪怕此举就是不折不扣的政治秀,也比躲在幕后蒙混过关者强很多。
  
  公众之所以持怀疑态度,是因为舆论笼子是官员自己编制的,需要依靠个体的严格自律才能起作用。笼子能否让官员拒收红包尚未可知,因为“牛栏关猫”的事情频频发生。退一步讲,倘若登报拒收红包真的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监督笼子,官员也真的在其中得到了清白和心安,可是笼子的钥匙还放在他们自己手里。如此他们就可以按需求随时进出其中,舆论笼子反而成为政绩“装饰品”。
  
  故此,官员主动钻进监督之笼后,一定要把开锁钥匙交给公众。唯有如此,拒收红包的官员才能取得公众信任,舆论笼子才能够真正发挥监督作用,至少能阻断官员和红包接触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权力被关在笼子里,就像老虎丢了锋利的齿和爪,公众才放心大胆地以舆论监督为契机,为官员造一个包括制度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笼子,让权力在法治轨道内运行,让政府在阳光下透明运行。
  
  官员应该拒收红包是基本的政治常识,这个常识需要耳提之面命之的多次重复。人人都知道关在笼子里的权力于民无害,官员财产公开能将红包等权钱交易拒之门外,但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纠葛的羁绊,注定这是一条前途光明可现实曲折的道路。体制内官员利用报纸表白心迹拒收红包,哪怕只是口头纸面的进步也应得到体制外支持。体制内和体制外携手,能为前者带来壮士断腕的勇气,能为后者创造权利增量的机会,才能让健康社会来得更快一些。
  
  文/赵查理

来源:红网

作者:赵查理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1/16/319923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