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女博士多,女院士少”不足为奇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夏熊飞 2014-05-26 00:06:22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在中国科协年会女科学家高层论坛上,一组对比悬殊的数据很快抓住了张英杰的耳朵,这位昆明理工大学校长、云南省女高级知识分子协会会长听后意识到,妇女顶起半边天的说法在科学领域只是个“泡影”。会场上,张英杰向这组数据的报告人、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提了两个问题:女博士多,女院士却很少,原本具有规模优势的女性科研工作者,最终未能转为质量优势,究竟为何?又该怎么办?(5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要回答“女博士多,女院士少”这样一个问题是非常简单的。首先,女博士与院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简单划等号。众所周知,在我国,博士专业涵盖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多个知识领域,而院士则是专指自然科学,故而女博士与院士不可同日而语。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在读女研究生超过84万人,占研究生总数的48.98%,其中女博士超过10万人,占博士生总数的36.45%。
  
  同一年的数据还显示,我国高校专任教师中女性有70多万人,占全体专任教师人数的近五成,不过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女教师不到三成(28.57%)。而在中国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最高殿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女院士仅占院士总人数的5%左右。这是丝毫不必奇怪的。虽然我国的女博士为数不少,但目前她们从事的大多是文学、历史、语言等专业的教学工作,女性即使能够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也多集中在生物学、医学等“硬度”较低的专业,数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专业仍大多为男性的“天下”。这就是为什么女院士少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女性从事自然科学的优势确实不如男性,这与谁更聪明没有直接的关系,其中的因素极为复杂,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科学界女性科学家越来越少,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如何让女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办法,实际上科学成就这东西,不是你想达到就能达到的。
  
  其实,“女博士多,女院士少”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妇女顶起半边天”的说法是一个政治意义的范畴,提倡女性参政议政、参与社会决策没有错,但是科学这个领域应该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办点的虚假。居里夫人之所以成为人们敬佩的科学家,不是她的女性身份,而是她发现了镭和钋,研究成果摆在那里。我们不能以女性科学家少就以偏概全否定“妇女顶起半边天”,因为女性院士少与“半边天”的政治含义是两码事。最为重要的是,科学家的性别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家男多女少现象更不关涉妇女地位问题。
  
  院士分性别是一种误区。院士头衔标志着科研的水平。人大政协代表委员,干部队伍,可以搞一点性别平衡,院士却万万不能搞性别比例,因为科学容不得半点掺假添水分。女博士能不能成为院士,迈入科学殿堂,只能靠实力,靠科研成果说话。
  
  文/孙建清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5/26/335894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