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襄阳市高新区团山镇福利院,是高新区唯一的公办福利院,现有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困供养人员31人,社会代养老人20人。2020年底以来,集采购、报账、出纳于一身的福利院工作人员李某,3年间通过修改采购货物单价、数量等方式,107次套取福利院资金共计35272元,其中最小一笔套取37元,最大一笔套取1658元。2024年7月,襄阳市监委批准对李某采取了留置措施。(4月28日 《人民日报》)
李某凭借其集采购、报账、出纳职责于一身的职务之便,频繁在食材采购中套取、侵吞数百乃至数千元资金。这些看似单笔金额不大的贪腐行为,却直接导致老人餐食质量下降,甚至威胁到老人的身体健康。此类针对养老资源的“啃老式”微腐败,无异于直接掠夺老人口粮,性质极其恶劣,必须予以严厉惩处。
高新区团山镇福利院,本应是特困供养人员的温馨家园与避风港,依靠政府拨款提升食堂伙食标准,保障每位入住困难群众的饮食需求。然而,李某却在食材采购环节中饱私囊,擅自降低餐饮标准,严重影响了福利院内老人的生活质量。这些孤寡、残疾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李某的行为令人愤慨,其行径完全丧失了基本的职业操守与良知。
养老领域的腐败多集中在米、油、肉、蔬菜及日常用品采购等“微腐败”行为上。虽然单笔涉案金额较小,但长期积累下来,总额不容小觑。这类腐败行为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切身利益,降低了民众的幸福感。李某作为福利院基层职员,权力有限却能利用采购漏洞实施贪腐,充分暴露出该福利院在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
事后严肃惩处固然重要,但加强前置监管更为关键。不能单纯依靠养老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而应构建严谨的资金管理体系和信息透明机制,扎紧制度的“篱笆”,从根源上防范养老领域的“微腐败”,确保养老资金安全。值得欣慰的是,养老领域的“微腐败”现象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整治重点。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不少如李某般的“蛀虫”被依法查处,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当地正在深入推进福利机构腐败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建立覆盖全市福利机构的大数据监督平台,形成流程闭环,实现了对福利院的全方位预警监控,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养老领域“微腐败”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除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运用技术侦查手段外,提高养老资金使用透明度,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每一笔养老资金流向清晰、公开、规范,同样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聚焦养老领域的“小切口”,以零容忍态度杜绝“微腐败”。只有持续扎紧制度笼子,不断优化老年生活环境,提高养老资金使用效率,才能真正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为民众筑牢幸福晚年的坚实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