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多地调查发现,不少远在城郊的高铁站周边纷纷涌现“高铁新城”。一些地方却出现建了围墙种庄稼、盖了楼盘无人买、打着旗号圈土地等“激进开发”现象,连售楼人员都担心:“高铁新城”会不会沦为“鬼城”?有官员对高铁新城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认为只要度过培育期就可获得快速发展。(10月22日《京华时报》)
高铁开通,对沿线各地的经济发展的确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但究竟能够促进多快的发展,带动哪些产业、项目,不能一概而论。高铁线路开通后,一段时期内将呈现出资金和人员向铁路连接的中心城市、大城市集中的趋势,而中小城市能否分得一杯羹、收获“高铁红利”,要取决于许多基础条件是否具备。
各地希望抓住高铁开通的黄金机遇,收获“高铁红利”,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和动力,这种打算当然不能说是错的。“高铁红利”等是等不来的,如果无所作为,在高铁开通后持续凸显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大城市相比之下的发展环境缺陷,只能延续甚至强化上述的资源逆流动趋势。
也就是说,依托高铁站规划建设“高铁新城”,确实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各地的“高铁新城”都高度雷同,通常表现为高铁站附近设计商贸区、物流园区,然后就是密集的中高端住宅区,顶多再配备一点商务中心、酒店。没有考虑不同地方相异的产业布局与发育发展情况,“高铁新城”也就肯定无法用于振兴各地的产业,根本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滑稽的是,“高铁新城”的规划者一厢情愿将高铁线路总运力都想象为必然会流向本地的客流,还将客流都设定为三种对象:可以为本地带来项目投资的人群,可以购置本地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客,可以成为本地旅游项目消费者的群体。这种意淫式的客流、投资需求测算思路,充斥于相关的各种规划投资报告。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那些瞄准中心城市、大城市购房者和炒房者的“高铁新城”,居然也没有同步做好教育、医疗、生活设施等基本配套,无异于住宅不配建洗手间式的荒唐。所谓“高铁新城”在培育期后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设想,可以说纯属空想。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