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复旦大学)
4月21日,京东发布公开信称: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各位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如有违反,会采取封杀措施。文中论证不足而火药味十足,情绪化地指责竞对平台为牟私利损害了骑手、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京东还在文中表示了和“骑手兄弟”统一战线的决心。
企业主动关心职工、为职工发声当然是好事。可是这种情绪化的、非黑即白的表达并不应该出现在企业的公开发文中。这样的表达过度简化事实、制造对立、激化矛盾,只是把自己企业造成了一尊相当可疑的新神。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勇于指出其他企业的缺点,于公、于私都有益。只是这种勇敢必须建立在理性论证、有力举证之上。证据不实,则有法律风险;论证太弱,则令民众怀疑其动机。
公开信缺少有理有据的论证会显得单薄,于是写作者采用了煽动情绪的套路。在信中,没有具体翔实的数据、案例支持,只好渲染正义邪恶的巅峰对决、你死我活的英雄故事来吸引注意。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在误导消费者:这场竞争不是商业竞争,不是利润、企业信誉的争夺,而是一场关乎兄弟情谊的严峻考验。
当企业试图把与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契约关系,改写成兄弟情谊关系时,真的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支持吗?倘若企业打着情感牌来塑造消费者对自身的认知,却在产品品质上未能达到应有的标准,那么消费者所遭受的情感冲击,往往比单纯的金钱损失更令人失望。既然企业决定娱乐化地改变消费者对自己的认知,就要相应地做好被舆论反噬的准备。清官难断家务事,“兄弟间”的纠纷未必能依靠法律解决。
企业深知民众对企业道德有美好期待,期待企业能够提高员工待遇、让利于民,因此才会出现造神行为。但是,这种期待一旦被企业营销利用,就变了味。企业把公开信写成了以企业为主角的英雄神话,挑起消费者对竞对平台的愤怒,其实是在加剧既有的情绪偏见和对立,不利于社会和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我们当然应该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企业家,但评判他们的标准是行动而非言论。群众心里自有一杆秤,踏实做事、有担当的好企业,自然不会被忽视。
来源:红网
作者:黄颖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