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系忽拆忽合,中大的改革逻辑着实难懂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刘艳秋 2015-12-12 00:06:21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内,中山大学频繁调整院系,一些院系在成立不足半年后就被撤销,被撤销院系毫无征兆又被恢复,还有院系更名、整合,共涉及近二十院系。此事在该校师生与社会舆论中不断发酵。中大校方为此在12月9、10日在四个校区举行了座谈会,校领导到场答疑解惑。校方的解释是,中大正在向着国内一流大学迈进,存在顶尖学科不多、学科分布不合理、师生比过低等问题。校方称,部分院系拆了又合、合了又拆,都经过了审慎严格的决策程序,并非一时一人所决定。(12月11日澎湃新闻网)
  
  中山大学作为国内知名高校特别是华南地区的一流名校,院系设置与调整这样的大动作,自然会引起师生、校友及广大公众关注。一所大学调整院系不奇怪,大幅度的进行改革调整,某种程度上也会被认为是大刀阔斧改革、锐意进取的体现——当然,如果院系调整或是专业调整本身,只是名称发生改变,通常会被认为是热衷“赶时髦”。
  
  总的来说,大学调整院系,其实不容易引起太大争议,中山大学此番引发的一系列波澜,主要是因为院系调整让人看不懂,先是陆续上马撤并、新建、更名一大批院系,然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又走了“回头路”。
  
  中山大学校方在该校组织的、旨在安抚师生的座谈会上给出的解释,以及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的解答,主要是强调院系调整的必要性,又表示无论是最先的院系撤并和新建、更名,还是后来的院系恢复、取消、二次更名,程序上都做到了严格认真,这都让人难以理解。
  
  中山大学师生、校友,以及关注此事的网友,其实没人否认院系调整的必要性,以及校方行使教学管理权实施改革的合法性——人们感到疑惑的问题是,第一,校方前后启动的院系调整,让师生感到十分突兀,出现了“被通知”的困惑,师生普遍感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尊重。校方为此提供的解释性意见却是,决策程序规范、学生毕业证上不写明院系不影响学生利益,显然是在回避焦点,堪称“鸡同鸭讲”。
  
  第二,频繁启动的院系调整,在很短时间内拆了又合、合了又拆,即便符合决策程序,却必然造成很高的整合、拆分、建设、取消成本。仓促改革的成本,难道真的不能避免?难道中大官方就真的做不到,以相对稳妥的方式启动改革,先行进行个别院系的改革试点,待试点经验成熟后推广扩散,而必须要整体启动改革,等到改革进行不下去又通篇性的推倒重来?
  
  第三,中大2015年的院系调整方式,在国内外高校改革历程中极其罕见。并且,很多高校在院系、专业调整等改革受挫,需要另行启动改革路径时,会承认之前的改革在思路或方法等方面存在错误。人哪里有不会出错、犯错的呢?改革探索难免会遇到决策考虑不周,形势与问题评估有悖于实际的情况,从而需要改弦易辙。
  
  但在中大官方的解答中,却看不到对于院系调整改革本身的任何反思,最先的院系撤并和新建、更名没问题,后来的院系恢复、取消、二次更名也还是没问题——没问题的改革为什么过了几个月,就出现了问题,需要第二轮改革?是形势发展太快,还是中山大学年初设立的一些院系经过几个月,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改革使命,需要进化到改革的2.0版?
  
  文/郑渝川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2/12/386194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