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费都交了,还是没有录取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编辑:刘艳秋 2016-04-23 00:06:29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收到录取短信并交纳1.5万元学费后,来自辽宁的律师赵庆杨本以为可以顺利入读中国政法大学法硕专业在职研究生。让他没想到的是,随后赵庆杨被学校通知,他需要与另外一名同分数女生协商谁被录取。更为蹊跷的是,在该女生放弃入学机会后,学校因“录取系统已关闭”拒绝录取赵庆杨。3月21日,赵庆杨将中国政法大学起诉至昌平区人民法院,昌平法院在4月1日已受理此案。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昨天回应称,校研究生招生部门从未向该生发放任何录取通知,该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学校会准备证据应诉。(4月22日《北京青年报》)
  
  人生的悲喜转换常常出乎意料。不得不说赵先生在这方面的心理准备还是不够充分,赵先生在参加完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的初试和复试后,收到了录取短信并交了1.5万元学费,却不料想,学校因“录取系统已关闭”拒绝录取。煮熟的鸭子飞了,平地都会起波澜,赵先生在多次努力无果之后将法大告上了法院,“要用法律的方式为自己取得硕士研究生的录取资格”。
  
  应当钦佩的是赵先生的勇气,因为他要挑战的是中国最高的法学学府,面对的定然都是法学精英,困难很大,需要做好胜诉与败诉的两手准备,做到“胜亦欣然败亦喜”。
  
  可是,要说法大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等诸多程序多么完美,多么符合规范,估计不少人都要吐槽。别的不说,就法大中欧法学院2014年研究生复试改分的事件就足以说明问题,当时法大信誓旦旦地说“将对相关情况进一步调查核实,如发现违规违纪情况,学校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然而时至今日,知情人士透露还无明确进展。也就说,既没有处理相关责任人,也没有修补完善相关程序,研究生录取可以人为操控、“取谁不取谁”的漏洞依然存在。
  
  前有车,后有辙。我们在本则新闻事件中可以看到法大在录取环节中至少存在着这么几个问题:一则,究竟该如何补录的问题?学校要录取100名在职研究生,要补录1人,却让两名同分数的考生自己协调,那么协调之后该如何认定结果?
  
  二则,谁来代表校方宣布考生被录取?赵先生在参加完学校的初试和复试后,就收到法硕学院一位范老师的电话,告知其“在3月14日前将1.5万元学费打入学校账号,并将汇款信息发到学院邮箱后就可被录取”。然而,后来学校因“录取系统已关闭”拒绝录取并声称“从未向该生发放任何录取通知”。同样是范老师,为何有的学生按要求交费之后就领到了学校的纸质录取通知书,而赵先生却没有,难道范老师不代表学校?
  
  三则,录取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依照一般理解,是先收到录取通知书,然后交费;但是法大的做法却与众不同,先交费,再发录取通知书。既然赵先生已经交费并且学校已经确认收到费用,按照常规理解应视为已经被录取,但却以“录取系统已关闭”为由拒绝录取,这样的理由能成立吗?
  
  教育公平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录取公平,要避免录取暗箱操作,就需要严格规范程序与阳光录取。遗憾的是,无论是“研究生复试改分”事件,还是以“录取系统已关闭”为由拒绝录取考生,我们都没能看到法大相关程序的严格与完善。作为中国最高的法学学府,理应知道严格恪守程序规则的重要性,这难道也需要法院判决吗?
  
  文/杜建锋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4/23/39669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