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pp学习打卡不失为务实的尝试

来源:红网 作者:孔繁兴 编辑:夏熊飞 2017-03-07 00:01:1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期,学习类App打卡在高校里流行起来,成为督促同学们自我学习的新方法。湖北高校传媒协会面向全国高校进行了“大学生使用学习类App情况”问卷调查,共收回了182份有效问卷,63.19%的学生表示用过打卡功能,而其中80%的人打卡天数在50天以下。(3月6日《中国青年报》)

  学习类App打卡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市场,但对于其效果的反馈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有人认为很有用,阅读他人打卡故事也成为自我激励的方式,也有同学觉得是负担,甚至成为疲于应付的“卡奴”。但笔者认为,在适度的范围之内,App打卡不失为高校学生管理自我的务实尝试。

  众所周知,大学环境自由松散,相对于高中而言,教育者对学生的管束大大削弱,因此个性突出的大学生需要对自我的规划、管理有更精密的计划。但由于高中学习的惯性,很多大学生对此并不适应,甚至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宽松而不知所措、陷入迷茫。这时候,学习类App的出现正好可以帮助这个群体抵挡对自我管理的迷惘感。每天有固定的安排、软件的提示,无所适从的生活就藉此稳定下来了。

  如此语境下,专家所言也不无道理:打卡现象恰恰说明了大学生对于自我的监督与规划能力的缺失,大学阶段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仍是待解命题。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如今对自我管理的探寻并没有显著的成果,至少成果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大学。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仍是“待解命题”的现实下,用学习类软件辅助学习其实属于较优、实际的选择,比之散漫状态,也的确能收获更多知识,解决自身问题。

  另外,这类App吸引了广泛的使用者,也和它便捷的功能有关。例如一些英语词汇软件,读音、义项、例句齐全,单词整理更为完整,并且配有查询生词的功能。专家称它是“自我监督、规范能力缺失的反映”,但或许在很多大学生眼里,这类App单纯是功能强大的学习利器,不必上纲上线。

  当然,打卡学习也滋生了许多问题。“卡奴”一词流行高校,被用来形容为了完成每日打卡任务而疲于应付的学生。笔者认为,上述情况的产生并不是App本身的弊端,而是由于某些大学生制定任务难度过大的结果。根据自身安排和能力,在适度的范围内设定打卡任务,自然无“卡奴”一说。同时,打卡也不应演化为形式主义。如果忘记了打卡的初衷,匆匆应付而流于形式,也只能获得心理安慰罢了。

  文/孔繁兴

来源:红网

作者:孔繁兴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07/423043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