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请别过早翻开寒门子弟那本不忍卒读的书

来源:红网 作者:覃心 编辑:夏熊飞 2017-04-30 00:04:31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变形计》第十三季带着观众熟悉的“套路”,再一次进入到大众视野中,这部让城市“大少爷”“大小姐”与偏远贫困山区农家小孩交换家庭体验生活的“真人秀”节目,因其话题的争议性总能被推至风口浪尖。

  我们在戏剧、影视、小说读本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处于两个阶层的年龄相近的孩子阴差阳错交换了身份,A是普通工薪家庭,而B是富贵人家,即便各方矛盾降至最低,“归位”仍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两家的孩子都会心生怨怼,“那些富贵舒适本是我的”或是“凭什么我享受了十多年的优越生活转眼就不是我的了”。放在《变形计》里,“归位”是无需商榷的事实,“哪里来的回到哪里去”,这无关血缘却关乎“血统”。

  在《变形计》里,城里的孩子总是出身中产,物质生活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但他们情感缺失、性格叛逆。当他们穿着耐克、阿迪达斯的鞋子和衣服,带着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伴随着抵触的情绪来到深山一隅,经历了7天或者30天的辛勤劳作、艰苦生存,脚踏泥土、披星戴月、贴近自然后,他们体验了一把生活。这段经历对他们而言,可以是吹散阴霾的风,可以是冲刷泥泞的雨,也可以是风过无痕,雨后彩虹——最坏不过是没有改变。

  在2014年参加《变形计》第十季录制的“城里孩子”杨桐,发了单曲,参加了几档电视节目录制,一度有着进军娱乐圈的趋势,现在在英国念书。第九季的城市主人公李宏毅是彻底出道,甚至参演了人气很高的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第十一季的韩安冉,经常整容,现在俨然成为一名网红,还开了网店。他们的生活被除掉了“逆鳞”和“倒刺”,可谓成功归位。

  然而,一直处于大山深处,把上述的所谓体验当做常态的“被选中”的孩子们,从灯红酒绿、霓虹闪烁、川流不息的城里回来后,面对大山无言的沉默,星辰低垂下的茫茫田野,又该如何自处?很多时候人之所以可以忍受黑暗,是因为没有见过阳光。谁又能保证,他们不曾问过自己,哪怕一次——“凭什么,我生来贫穷?”

  正如范雨素在其自传的开始写到:“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一本书,注定有的一个篇章叫做“阶级”。这种生命的苍凉之感,为何要令其过早地在孩子心理萌发?城里的孩子尚且还会因“一个亿的小目标”唏嘘而自嘲“寒门”,感叹一句阶级固化严重,资本寒冬下仍是大资本的世界。寒门子弟的“心生怨怼”更是不言而喻。《变形计》在阶级对立矛盾的问题的上无疑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三十年前,我们常说“寒门出贵子”“鲤鱼跃龙门”。如今,富人越富,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就是意味着更多更好的资源。单单从教育来说,《变形计》中城里的学校哪个不是“窗明几净、球场宽阔、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课程丰富”?而村里的孩子们需要凌晨4点起床翻山越岭求学,教师少、课程单一,基础设施要多方伸以援手才能建成。他们最有力量的一句口号是“知识改变命运”。可是,知识到底改变了谁的命运呢?《变形计》把现实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在农村孩子面前撕裂。

  农家小孩受到的家教大多是“你要努力干活,为家里分担”,如若家里有长辈在外打工或许还会叮嘱一句“你要走出大山”。每日操心那一口饭的“寒门”是不会告诉孩子,“很多东西,别人唾手可得,但是你需要努力十倍、一百倍,才能得到,甚至得不到。”但是,《变形计》用最直接的体验告诉了他们——这是节目最残忍的地方。劳动人民最朴实的智慧结晶已经被这场人生的体验给打碎,认知破碎后,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塑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

  文/覃心

来源:红网

作者:覃心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4/30/428050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