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挂”制度不如“抓”制度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2017-05-10 00:05:09
时刻新闻
—分享—

  某单位花了几万元钱,让广告商精心设计装潢了各种制度牌匾,挂在会议室、各办公室和走廊过道的墙上。相比以前旧的简易制度牌,这些新制度牌金属框、布绒底、雕版字,不但金碧辉煌,非常气派,而且颜色风格各异,好似书画摄影展览。(5月8日《人民日报》)

  这种“挂”制度的现象并不鲜见。不少政府机关部门为了明确基本办事流程、公开内部管理制度等,全面实现了“制度上墙”。这种方式确实有利于强化单位管理,也有助于干部群众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反复学习、重复记忆之下,实现制度的入脑入心。但说来也怪,“制度上墙”不但没能得到广大群众认可,甚至还有人对其嗤之以鼻,缘何如此?

  装裱奢华、风格特异固然是群众“误会”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只怕还在于制度有了,执行力没跟上。一些机关单位依然停留在“挂”制度层面,似乎“挂”了制度,风气就能焕然一新、劲头就能为之一振、发展就能步调一致,于是很注重这种“虚功”,即便强调贯彻、落实也大多停留于口头、会议,时间不长便抛之脑后,至于落实的结果如何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制度印刷得再好看,也终究会有泛黄的时候;制度装裱得再精致,也终究会有看腻的一天;制度悬挂得再高、再齐整,也终究会有被无视的可能。所以与其重视制度的美化、装裱、悬挂,不妨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到实实在在地“抓”落实上来。

  要给制度装上“牙齿”,让制度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让每一项制度从出台伊始便能“五脏俱全”,具备科学的人力配套、物力支持、财力保障,让制度的效用最大化,否则制度将会“寸步难行”;要给制度夯实“基座”,让每一名制度的直接落实者、间接相关者都能接受全面的培训、现场的模拟、具体的实践,将所有“人为性”的缺陷及时遏制在苗头、消除在根基,确保“抓”制度的过程中不出问题;要给制度设定“导航”,不论是制度的执行、进展、成效,还是来自执行者、群众的反馈,都要有效收集、妥善监控,制度自身有不足,就应细化完善、补齐“短板”,制度存在错误、过了实效,就当迅速更新,或及时废除。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5/10/428830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