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犀利刻薄与幽默才情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夏熊飞 2017-06-20 00:03:57
时刻新闻
—分享—

  说话写文不带戾气是一种修养,想必没多少人会反对这样的观念。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不少人心目中儒雅的象征,即使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上,哗众取宠、刺激眼球的言论或许能浪得一时大名,真正理性睿智的声音不会在聚光灯下被评头论足,却能在狼藉散去、暗淡无光的环境里保持独到的存在感。

  不过,只是为了曝光率的犀利言论,实在算不上高端的犀利。故意制造噱头的技巧,在真正犀利刻薄的人来看,倒是显得滑稽而无内涵了。此前有网友发帖“每天来点负能量”,曾让不少人转发分享,“对,我就喜欢这样!”的个人化表达,在类似言论的分享中,犀利的言论扮演了更诡异的角色。

  一些人试图在“负能量”的转发里寻找存在感,但他们没搞清一个基本问题,刻薄不等于深刻。思想深刻的人可能是刻薄的,但只有刻薄的人恐怕并没有深刻。如果没有才情的支撑,刻薄就会成为展现一个人粗陋浅薄的最好方式。正如鲁迅的“暗功夫”让人难以捉摸,许多人也对他的“冷面”和深邃倍感敬畏,这或许是源于鲁迅的思想能够穿透人心,刺中社会和心灵中最敏感和晦暗的部位。

  犀利刻薄若没有才情的支撑,就像按摩师不用人体精油就在粗糙的皮肤上用力揉搓,这不仅让顾客无法身心愉悦,还会凸显技师自己的水准之差。有才情的润滑,刻薄可以变成深邃,戾气也会在思想的承载里转化为一股浩然之气,其并非私愤的宣泄,而是公心的“不平则鸣”。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的刻薄,是与公共话题有关的。许多生活里的小情绪,与宏大叙事毫无关联,日常生活的快感被消解后,剩下的只是憔悴与慵懒。在细节里展现睿智的光彩,也并非所有人力所能及。而思想的穿透力量,若得不到稳妥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被他人误会为消极的情绪,乃至悲观的立场。

  人心皆有犀利刻薄的一面,才情可以化解其中的负面情绪。钱钟书是文人圈里是出了名的睿智和渊博,但也有不同于一般读书人的犀利一面。若在今天,钱氏或许会成为网上的大V,而且用独到的语言方式,展现与他人不同的吐槽风格。

  即使是大师云集的西南联大,也没能让钱钟书真的“默存”。他曾戏称,“西南联大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其实这些名人任何一位,在当时都是风流人物,圈子内外评价上佳,一般人并不会发出钱氏对其“黑点”的批评。不过,这正是他的个人风格,即使是对“教授的教授”陈寅恪也敢于批评。至于林语堂一类文人,钱钟书的批评更是毫不留情,“幽默提倡以来,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脸”……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儒家观念下的狂狷之辈,或许并不比温润中庸者更受喜欢。狂人若无才情支撑,则会流于戾气与尖刻。而这份狂狷之气若有公道之心和才情承接,则更彰显其个性的自由奔放与睥睨一切的豪情。

  在现实生活里,人们以为自己跟钱钟书式的刻薄和鲁迅式的尖锐一样,其实却并无深厚修养才情支撑,反而凸显了自身的浅薄。不过,相比绵羊脑袋里的平庸之气,适度的狂狷反而讨人喜欢,只是这个“度”就太难把握了。

  文/黄帅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6/20/43288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