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拿奖学金的人请客不能成为理所应当

来源:红网 作者:白毅鹏 编辑:夏熊飞 2017-07-08 00:04:41
时刻新闻
—分享—

  大二快要过去的时候,在广西某高校就读的学生王斌获得了校级三等奖学金,奖金不多,1500元。可他还没来得及把奖金信封装进书包,便被舍友撞了个正着,“哟,都拿奖学金了,还不意思一下?”(7月7日《中国青年报》)

  有人可能要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这都是奖学金得主“爱面子”,自作自受。可反过来,让谁置身其中,估计都难抽离出来。我想,心里郁闷的王斌,还真就得强颜欢笑,拿着为数不多的奖学金带舍友们“撮一顿”。为啥好不容易拿到的奖学金,就得理所应当地“挨宰”,当然,这词听着对“舍友们”冒犯了。但事实就是如此,强扭的“被请客”和“挨宰”的感受差别真的区别不大。

  在身边朋友眼中,拿到奖学金的人,和自己其实是“竞争关系”。如果自己努力了,也许拿到奖学金的就不是你了,因而最后拿到奖学金的人,好像是大家自愿“放弃努力”,才由你侥幸所得一般。同时,国内奖学金需要公开评选,就如民主选举投票一般,最后你喜出望外拿到奖学金,适当酬劳一下“选民”,好像也说得过去。另外,大家认为没有奖学金你也得继续生活,你的这笔收入无论“可观”与否,都属于正常花销开支外的“盈余”,因此才理所应当地磨刀霍霍求请客,围猎奖学金。而作为奖学金得主,还没有把奖学金的获得感、成就感消化完,就要面临“所得未全,先损大半”的请客吃饭,而如果嫌“肉疼”的话,在大家的瞩目下,彼此之间友谊的小船还可能说翻就翻。本来是个高兴事,处理不好很可能“人财两空”,着实令人郁闷又无奈。

  同样的关系,还发生在最不应该被用来请客挥霍的助学金上。现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而随着国家对高校助学金支持力度、覆盖范围的不断加大,拿到助学金的人也随之增多。这使一部分不是那么富裕,但也不至于困苦的人拿到了助学金,本人不甚爱惜,舍友虎视眈眈,都想着拿这个钱好好吃一顿,这对很多可以用这笔钱办更多事情的相对更困难的学生,其实是不公的。更可怕的是,有学校的班级还设立以助学金为主的不菲的“班费”,通过班级内的默契“民主”,走正当程序瓜分部分助学金,用于聚餐、出游等活动,看似经过一致同意,这在总体上依然是对应得助学金同学潜在权益的“合法剥夺”,看似所为公事,实则涉嫌违法。

  你请我,我回请你的“礼尚往来”,是我们的传统。但奖学金获得者的感觉“挨宰”,则使个人处理财务的自由决断意志被人情捆绑,结果挨宰成为理所应当。而本来这笔钱有自己的“用处”,这种通过自己努力,却因不由自主的“被请客”而形成一种被剥夺感。

  武汉一所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其在制度上做出“高压”规定,如果拿奖学金请客吃饭,经举报核实,将会被取消下一次参评奖学金的资格。学校用意是在申饬不要拿奖学金大肆铺张浪费。而其高明之处在于,通过违规处理设置了风险机制,一旦同学朋友张口请客,对同学被举报的风险就要考虑,虽然学校成为了撕破面子的“坏人”,但却为奖学金获得者准备了一个拒绝理由,开辟了一个既不伤情面、又不屈己的缓冲办法。

  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庭支持,无论家境优渥还是一贫如洗,对学生个人而言,每每支出的一笔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这和进入社会,有了自己的经济能力,自愿抑或不自愿的请客还不是一个性质。因此,家校从这个层面上对孩子予以教育引导,让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主张形成共识,也许,这层薄薄的“面子”就能搁下来了:请客的拒绝容易说得出口,而以拿奖学金为由让同学请客的人,心里边也会咯噔那么一下,不再不顾情面地提非分要求。

  不过,你终究要懂得,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拒绝一次简单的“请客吃饭”,就和你分道扬镳,相忘于江湖,而一味让你坐庄请客吃饭的人,也许他还真的不是那么懂你。至少笔者以为,真正关心你的朋友,总会设身处地替你考虑。你真的没必要如自己想的那么累,坦率地拒绝,也许失之残忍,但总归自己开心。

  文/白毅鹏

来源:红网

作者:白毅鹏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7/08/43511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