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读书作业:自愿比“要求”更有效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编辑:夏熊飞 2017-12-30 00:03:3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安徽省安庆市教体局下发 《关于切实做好2018年寒假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寒假期间,要确保每名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每名中学生每天有1.5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除此之外,还特意要求,每名教师每天有两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12月27日 《中国青年报》)

  本着“言教不如身教”的工作思路,欲使学生读书,那么教师必须也读书。所以安徽省安庆市教体局要求“每名教师每天有两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毕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教师们都不读书,何以增长才干?毕竟教师带头就是最好的示范,如果教师都不读书,何以说服学生读书?

  对于教师群体而言,读书不仅意味着知识和才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书的滋养。因此,从古至今,有不少乐读书善读书的例子。而很多名师在谈及自己的成长路径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指向“读书”二字,好读书、读好书是他们成长的不二法门。当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的时候,更能聆听内心的声音和灵魂的呼唤。

  读书更像是心灵的对话,需要的是内心的宁静,需要的是读书者主动寻找机会去和心灵世界对话。换句话说,读书应是个人自发、自愿的行为。外来的“要求”,虽说出于好心,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尤其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况且要求“每名教师每天有两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又该如何检查?如何知道每一位老师是否按时足量完成了作业?如果无法核实与检查,恐怕“寒假作业”就可能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专门下发文件给教师布置寒假作业,让其读书,初衷是良好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倡导不等于要求,自愿不等于强迫。如果无法唤醒教师内在的读书需求,那么“要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何况,作为教师个人来说,读书一旦成了“强迫”,势必造成“反弹”,“假读”可能就会成为教师之间互相借鉴的方法。

  初衷的良善并等于结果的美好。要在教师中间形成读书的浓厚氛围,倡导比“要求”好,开读书报告会比单纯布置作业好,总之,形式很多,不必通过布置作业一途。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愿比“要求”更有效,只有教师自觉读书,校园的书香氛围才会最终形成。

  文/杜建锋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2/30/451767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