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末陪学制实现了“陪伴读书”真谛

来源:红网 作者:韦晓宁 编辑:夏熊飞 2018-01-10 00:07:35
时刻新闻
—分享—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这学期开始周末家长陪学制,按照自觉自愿的原则,家长可以在双休日晚上来教室陪孩子晚自习,值班老师会在现场维持秩序和答疑解惑。副校长傅林峰对家长陪读晚自习的效果表示满意:“沟通是教育里不可或缺的一环,有人认为家长陪读是督学,我们则立足于陪伴和沟通。(1月8日《钱江晚报》)

  家长陪读,曾被认为是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怪象——家长牺牲事业和大量时间照顾孩子,不一定就能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愿,反而还会导致孩子独立性差、缺乏自信、人际关系不佳等后果。而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自愿陪读”的做法,在不影响家长正常生活、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营造学习氛围,增强了亲子关系的良性互动,可以说是刷新了人们对于“陪读”的认知。

  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2012年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许多家长停薪留职甚至辞职当家庭主妇专职陪读。家长之所以陪读,初衷无非是愿孩子能提高学习成绩,进入更好的学府成长成才。然而在陪读中真正起了作用的是什么?比起在饮食起居上给孩子创造稍好的环境,陪读带来更多的是孩子心理上的负担——父母都为我牺牲了这么多,不好好学习就是对不起他们。

  这明显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在具有科举传统的中国,读书是为考取功名,为改变所在的阶级位置。而在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教育理念日益完善的今天,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越来越被强调,学习与成长环境的正常、愉悦与否,决定了孩子对于学习的看法与理解,更决定了其人格与心性,决定了教育的成败。“陪读”的本质是牺牲父母的一段生命来“供养”孩子的学习过程,不但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还会扭曲孩子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的理解——学习就是为了考好学校,为此可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

  然而,读书改变命运,不仅是因为读好书能考上好学校,更因为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眼界、修养与思维方式。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的周末家长自愿陪读制在潜移默化中恰恰传递了这样的观点,改变了“陪读”的方式,家长不再是牺牲大量时间精力来照顾孩子的起居,而是抽空来和孩子一起读书,以身作则坚持学习,“左边孩子在自修,右边家长在写诗”,家校互联,共同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为学习抹去了一些功利化色彩,让学校真正做到成为一个不仅是考试考大学的场合,更是一个学习、读书、育人的场合。

  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周末家长自愿陪读制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普遍寄宿的中学阶段,学生们在学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甚至连周末也不回家,与父母的关系容易疏远;传统的“陪读”又将父母置于一个为孩子过度牺牲的位置,也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而“周末自愿陪读”可以说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家长亲身“进入”孩子日常的学习环境,体验孩子日常的学习氛围,陪读陪读,即陪伴读书,虽然过程中并不会有太多的语言交流,但这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沟通,是一种真正亲密的陪伴。

  为周末家长自愿陪读制点赞,更希望忽略为孩子营造一个正常愉悦的成长环境的家长们能够警醒。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观读书观,如何让孩子在为理想拼搏的征程中维系亲密的家庭关系,成为一个心智情感健全的人而不是读书机器,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共同的智慧与努力。愿更多如“周末自愿陪读”的措施能够实行,实现父母“陪伴读书”的真谛,实现教育育人的真谛。

  文/韦晓宁

来源:红网

作者:韦晓宁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1/10/452558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