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假重在铲除灰黑产业链条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王俞 2018-01-12 00:03:05
时刻新闻
—分享—

  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被关闭;主动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中,有97%是一上线即被封杀;在与阿里合作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1月10日,阿里巴巴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截至2017年底,阿里打假特战队已与全国23个省开展线下打假合作,累计向全国执法机关推送涉假线索1910条,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名,捣毁窝点数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1月11日《重庆商报》)

  电商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便宜没好货”的定论,不过再便宜也不是售假的理由,诚信永远是电商最重要的生命线。在此意义上说,电商平台的打假行为应被点赞,尽管在短期内也许会影响自身利益,但却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最大保护,更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假货是先于电商出现的老问题,但也不能否认,借助电商的翅膀,假货一度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然而有一点却似乎令人费解,倘若电商平台依然是假货泛滥,为何电商销售额却每年迭创新高呢?一边是消费者用脚投票,一边是挥之不去的假货阴影,假货究竟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

  诚然,这只是一家平台的打假报告,也不排除很多假货流向了微商等其他平台,不过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中透露出两大信息:一是在平台的严厉打击下,网上售假行为大幅减少;二是通过线上线下合作,打假正向纵深领域推进,已取得不少成果。最引人关注的,其实是第二条,这些假货是否被彻底铲除了?

  众所周知,电商开店的低门槛往往也是假货逃避打击的利器——即使被关店,还可以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这就决定了,大数据及其他黑科技手段也许能够更快发现售假,但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只是满足于一年关闭了多少店铺,其实只是掩耳盗铃,唯有给制假售假者以重创,才能将这条产业链连根拔起。

  这就要求线下的监管部门必须发力。平台的最大权限不过是关店、冻结资金赔付消费者,要想真正惩治非法获利者,必须依赖拥有执法权的工商、质检和公安等部门。尽管电商平台没有执法权,但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数据分析、扩展研判、证据收集方面提供巨大的帮助。当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与企业的技术优势相结合,无疑会从源头上给制假售假者以毁灭性打击。

  一个良好商业生态的养成,离不开平台方的自律与监督,但更重要的则是第三方的规范与监管,必须适应“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步伐,及时查缺堵漏。当线上与线下形成合力,假货自然无处躲藏。

  文/宋鹏伟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1/12/452788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