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土不服”的外来文件要不得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2018-03-20 23:57:09
时刻新闻
—分享—

  某地为招商引资,制定印发了考核办法,但不到半个月,就因“先天不足”,在一片质疑声中宣告“寿终正寝”。原来,工作人员为图省事,直接把异地的考核办法“全盘照搬”过来,只改了时间、抬头、落款单位便发了下去,成效可想而知。(3月20日《人民日报》)

  制定政策、草拟文件、颁布方案,选择向先进地区“取经”学习、寻求思路、找出办法本无可厚非,毕竟别处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值得推广、可复制的成果,的确有利于提升政策、文件等制定的实效,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但学习经验是一个研究思考、推陈出新的过程,如果单纯地将别处的文件“复制粘贴”,只会造成严重的“水土不服”,对地方发展并无益处。

  时下,仍有个别单位、少数同志奉行“拿来主义”,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比自导自演、拍脑袋决策来得强,结果一看到“近乎完美”“超出想象”的外来文件“难以自拔”,索性通盘摘录。有的同志确实基层经验匮乏,仅有的实践认知难以弥补思想举措上的“空白”,为避免拿不出文件的“尴尬”,只好选择“借用”。当然,也有的同志存在混工作“混任务”“图个有”的想法,只求蒙混过关,不思施政好坏,结果却造成个人信誉缺失、单位公信力下降的恶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来经验确实对本地颁布政策文件有所帮助,但前提是文件要融入自家的“骨血”“精髓”,凸显自身的特色、优势。搞生搬硬套之举、行“拿来主义”之策,究其实质还是工作态度不端正、思想意识跑错道,终究是“作风病”使然。尤其对地方而言,政策、文件是一项工作、一份事业的根基,一旦“基础不牢”,必会“地动山摇”,更别提稳中求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了。特别是在新时代的氛围下,大众对公共政策的需求更高、对文件落实的关注更多,如果还不思进取,尽做些形式主义“假把式”,只会造成公众的不满意、不信任。

  由此可见,制定政策、文件,与其奉行“拿来主义”,倒不妨从起草文件的源头着手,让制定思路更清晰、更明确,内容设定更务实、更精准,多出好政策、好文件,突出高质量、精细化要求。要强化调研意识,任何一个文件的出台都不可能“信手拈来”,必须在深入基层、广纳民意、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不断打磨、雕琢成型,全面融入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提炼文件的权威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挖掘发展潜力,即便我们推出了文件,也依然需要及时了解、把握好文件实施的进展、实践的成果,不断取精去粕、细化完善,确保执行的效果更好、发挥的功能更大、辐射的范围更广。只有这样,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实践,文件的价值才能真正迸发出来,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大、更多、更好的实惠,不断增进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3/20/45820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