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雷达”活着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王俞 2018-04-01 22:59:09
时刻新闻
—分享—

  4月1日上午,我照例打开新闻网站,在首页的醒目位置,我看到一行字----“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病逝”,还有一篇追思文章是《太多的遗憾无处安放》。这一行字,着实让我心里吃了一惊:雷达病逝,怎么可能呢?就在前不久我还在报上看到他为作家写的评论呢。我不知道他的年龄,但应该不太大,果然我看到报道说,“享年75岁”。75岁,走得太早了,真的太让人遗憾了!

  我要不要写这篇小文,开始我犹豫了一下:我有资格写这篇文章吗,我是一个最基层的文学爱好者,我与雷达老师只有一面之缘。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报名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名为“红叶”的笔会,住在一个驻京企业的招待所里。笔会期间,邀请了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家到会讲课,记得有刘心武、何镇邦、雷达、从维熙等成绩卓著的作家。这是我头一次近距离见到这么多大作家,和其他学员一样,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大家每堂课后都请作家签名,我也请雷达老师签了名。我清晰地记得,雷达老师的签名很清秀,使用的是蓝色钢笔,字体之隽秀,实在让人想不到是出自这个西北汉子之手。笔会期间安排去西山,参观曹雪芹故居,雷达老师没有去,我也因此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老师讲的什么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还时隐时现。笔会结束后,我再也没有联系过、见过雷达(包括其他讲课老师),因此是名副其实的一面之交。但是,没有见过面,不代表没有聆听老师的教诲。从北京返回家乡以后,我做出一个决定:开始学写文学评论。首先是注意阅读文学评论,特别是何振邦、雷达两人的评论,只要见到,我都是每篇必读,而且是精读。其次,到新华书店买了一些那时文坛上比较活跃的评论家的文艺评论集,其中就有雷达先生写的《文学活着》。这本书我仔细读过一遍,而且时常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每每深为先生的文采风流而折服。

  尽管我身处基层,但我一直在追随先生的文学评论,在模仿先生的文字。我觉得,雷达的文字深厚而绵长,是很耐读的那种风格。他的文字好像有一种魂,总让人按捺不住。近年来,先生的文学评论明显见少,只是偶尔看到他在作家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稿。我想,一定是病魔缠绕了先生,使先生无力再拿起笔来写痛快淋漓的文字,可恶的病魔!

  单从创作数量上看,在长达40年的文学批评工作中,雷达给文坛留下的作品够多了,他无愧于一个著作等身的评论家,一个独领风骚的作家。他的作品足以影响一个时代,甚至更深远。如果上苍有眼再多给先生几年时间,哪怕是5年,他会留下更多的深刻而精美的文字,他的遗憾、世人的遗憾可能会少得多。可惜,无论如何,他走得还是太早了!

  雷达的文学创作滋养了不止我这样50后的文学爱好者,他播下的文学种子也必将在日后的中国文学沃土茁壮生长。文学活着,“雷达”活着!

  文/孙建清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4/01/459256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