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能让“写”成为大学生掣肘

来源:红网 作者:艾琳 编辑:田德政 2018-05-22 22:12:4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频现,大学生论文写作词不达意、归纳总结能力差,已成为屡见不鲜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清华大学决定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水平。(5月21日 《光明日报》)

  与“说”不一样,“写”是一项不易外露的能力。因此,那些喜欢拿笔杆子的人,往往被赞“有内秀”。但正是因为写作能力不易外露,才常常被人们习惯性地忽视。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是个人才”时,也并不会拿这个人“是否会写”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好像写作能力与“人才”并无直接关系,只有作家、记者等职业才能与写作挂上钩。

  这种看法当然是片面的。成绩、口才、领导力,这些外在才能固然重要,但绝不意味着写作能力就该习惯性地被忽视。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所体现出的是逻辑能力,因为无论是写哪类文章,都必须力求清晰准确地表达出内在思想,所用词句都必须符合逻辑。对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任何学科的学术成果,最终都必须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还要力求有逻辑、用词准确,否则论文就容易陷入词不达意的怪圈,辛苦研究而得出的学术成果就不能用文字正确表述出来。

  但很多大学生显然并未对写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识。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大学,这样的现象都很常见:考试成绩优异、毫不畏惧数理化的好学生,一提到写作便犯了难。于是,平时的论文作业干脆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期末结课论文也从网上找资料拼凑,就连毕业论文也免不了大段抄袭。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愈发得不到锻炼,“写”就成了他们的掣肘。

  写作是项基本技能,是与学习、生活乃至事业息息相关的,无论在哪里、做什么都离不开“写”,它不是“辅料”,更不应该成为大学生的掣肘。清华大学的做法是值得点赞效仿的:直接把写作设为必修课,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写作的重视,有效改善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也展现出一流高校的崭新教育理念:高校教育绝不能只着眼于专业教育,而应适当地将重点放在“听说读写”这些基本功上。毕竟,这些基本功是大学生内在素养的直观体现:试想,连最基本的汉语语法都不能正确掌握、连“白勺的”和“土也地”都经常混淆,这样的“人才”真的能称之为“人才”吗?

  文/艾琳

来源:红网

作者:艾琳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5/22/463493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