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娱令”再度升级,直接将音乐节目挡在“黄金档”门外,作为一种节目类型,音乐节目有其存在的理由,对于快节奏生活下的都市民众来说,可以缓解压力,宣泄情绪,提升情感,此种“一刀切”的规范管理,漠视了观众的精神需求,未免太过武断。
“限娱令”的产生源于电视台“企业化”,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唯利益至上”的原则逐步演化为“唯收视率至上”的表象。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广告商投资,电视台选择迎合大众的口味,满足观众猎奇心理,不惜触碰媒体职业和伦理道德的底线,最终造成节目低俗化,政府部门不得不出台政策管制。
抵制节目低俗化,政府管制是必须的,却不能仅限于“一刀切”的方法。低俗化泛滥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暴露出政府监管的滞后和不足,简单的打压限制,无异于“亡羊补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俗化问题。除此之外,对部门电视节目缺乏依据的严格限制,有可能“一竿子打翻一群人”,阻碍相关节目类型的创新。
荧屏整顿的问题不只是“中国特色”,西方媒体也同样遭遇过类似难题,它们采取了分级制度,这也是现今国内行业的共识。分级制度提供给观众明确的选择性,观众可以根据分级信息,自行抵制低俗节目,避免非自愿的思想腐蚀。同时,政府部门以此作为标准,对电视节目进行管理,不同分级节目的处理采取不同的方式,断然不至于同类型节目“一刀切”,也算是有法可依,合理监管。同时,还可以考虑采取西方对收视率不高,但是价值观取向积极的电视节目补贴的政策,降低“唯收视率论”带来的危害。
荧屏乱象产生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媒体行业不自律、观众价值取向偏离都得为此埋单,这亟待相关部门的引导。作为荧屏的管理者,广电总局的整顿应该避免“一刀切”的懒政,不断细化规则,合理监管,才能净化荧屏,充分发挥媒介传播思想的作用。
文/蒋沂含
来源:红网
作者:蒋沂含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