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谨防利用“火星计划”发动“造神”运动

来源:红网 作者:宋祖礼 编辑:易木 2013-05-11 00:03:44
时刻新闻
—分享—
  由荷兰非营利性组织发起的“火星一号”计划公布两周以来,已收到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8000多名申请者报名,其中中国申请人数达到10241人,仅次于美国。而对于这项目的在于建立人类永久殖民地的“火星计划”,专家皆称不靠谱。(5月10日《北京日报》)
  
  “地球是很危险滴,你快回到火星去吧!”星爷的一句调侃之词,如今大有变为现实的趋势。“飞出地球,到另一片地域去殖民。”这个只有在科幻电影才存在的“激情”片段,似乎已近在眼前。然而,技术上的不靠谱与狂热现实的强烈反差,却隐隐透露出媒体后台操作的味道。有限的名额和长达十年的规划,也散发出“造神”运动的铜臭。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与生俱来的侵略性,最容易激起人类理想主义的狂热。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对理想的狂热往往会掩盖对目的的冷静反思。仅就人类历史进程而言,其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已取得相当高的成就。然而,如果将视角转向恒河沙数的宇宙,人类历史恐怕比作蚁穴犹且不及。我们在技术上是否已经“自信”到了足以开拓宇宙殖民地的地步?技术专家的“泼冷水”毋庸置疑地提供了否定答案。由此可知,仅从其目的而论,“火星殖民”便只是“单相思”式的狂妄病发作而已。
  
  清楚了“火星计划”目的的荒谬后,再对本身详加推敲,便更发现它的漏洞百出。计划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兰斯多普以该计划“代表全人类的使命”为由,向全世界征集志愿者,以图达到“全世界都被代表”的理想。这样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兰斯多普没经过全球“普选”,他无权代表全人类发起“宇宙殖民”。再而,即便殖民的前提能够通过,“战争”也应该由真正经过战斗训练的人来承担才更加合理。如果“火星计划”真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事业,那么将其付诸军人、宇航员等专业人士不是更合适?所谓“七年训练、选拔”的铺张做法正暴露出其内在动力的不足。
  
  同时,置“专业人士”若无物,而将“殖民者”选拔的“草根化”,其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某种不负责任。而“有来无回”的现实不仅不能给这些人的举动添加“义所当然”的合理性,更加体现出计划本身的有悖生命伦理。而一项对生命本身都不尊重的所谓“人类计划”,对全人类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无须多言。
  
  在这样的条件乏力的情况下,相关组织毅然推动全球“总动员”,就使人不得不怀疑其真正的动机。将“计划”的细节简而化之,剔除了“火星殖民”这个理想主义光环,所谓的“火星计划”就是:“从近万人的‘海选’中挑出几十人,再让几十人‘组队PK’,最后由全球获票数最多的一组人‘晋级’。”不难发现,它更像一个地道的全球“娱乐”策划而不是什么火星殖民。在多达120个国家参与的“媒体盛宴”中,将会诞生多少全球“巨星”和经济附加值,可想而知。而十年之后,时过境迁,当娱乐的呼声高过了“殖民”的需要,“巨星”们与后台组织者又将何去何从?没有保证,也无人负责。
  
  理想主义大饼好画,现实意义的践行却实艰难,也许“火星计划”的初衷是正义的,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它无法做到规避可能会出现的媒体泛滥营销。而面对一个多有瑕疵的理想狂热,观众们保持起码的谨慎与克制,才不会掉入利益陷进。
  
  文/宋祖礼

来源:红网

作者:宋祖礼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5/11/300194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