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师“混日子” 教育何处去?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易木 2013-06-15 00:03:51
时刻新闻
—分享—
  赵元海,是安徽某县城的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9年,年收入不到3万元。他曾给省长写信,反映他所在的县没有几个教师的工资能达到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3500元)。低工资无法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大学生加入到中小学教师这个行业,教育的振兴只会是画中之饼。甚至,许多教师在“混日子”。(6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端午节前,原安徽省省长李斌联系上赵老师,就“能不能大幅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谈了一些看法。她说,一般而言,收入应该与付出成正比,专业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和智慧的职业,理应得到更多的回报。教师正是这样的职业。它所服务的是世间最复杂的对象——处于成长变化中的人,而且彼此之间存在差异,要因材施教,不是随便一位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所能胜任的。
  
  但实际上,千千万万教师的工资收入仅仅能够维持生计。笔者是一位教龄25年的小学教师,在郑州每月拿到手的工资是2700元,距离缴纳个人所得税还差800元。这点工资养活一家人有多么勉强,不用猜你也知道。作为一种职业,永远“撑不死饿不着”,徘徊在穷困潦倒的边缘,我不知道教书育人的动力何在?伟大的奉献精神何在?
  
  我们应该知道,教育系统的质量不可能超越教师的质量,教师质量决定着教育的成败。然而,多年以来,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堪忧。许多优秀的高考生不愿意第一志愿报考师范院校,师范院校录用的生源也大多是处于无奈选择的考生。你要问他们热爱教育吗?他们就会反问你“二不二”?
  
  据笔者观察,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资福利待遇过于糟糕。虽然一些地方,教师节拨了巨款助教,可是怎耐这个群体巨大,平均下来的那点钱物总是杯水车薪,不够塞牙缝儿的。按道理,教师除了工资收入,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今天,一份微博的工资足以吓跑优秀的学生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这些年成为教师的门槛不算低,有了教师资格还必须逢进必考,但是我们不难感受到,迈进门槛的大学生心里并不舒畅,低工资让他们“混日子”的身影,并不罕见。
  
  据报道,美国只有23%的教师,来自成绩排名处于前1/3的大学毕业生。就这,与新加坡、芬兰、韩国等拥有优秀教育系统的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这三个国家100%的师资,竟然都是从成绩名列前1/3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在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老师;在韩国,教师的收入是普通民众的两倍。
  
  我们的教育投入刚刚达到GDP的4%,这就是跟人家的差距。可是,每年几千亿元的“三公”支出被诟病多年,依然不见大幅降低。如果把巨额的“三公”费用拿出一半给教育,敢有十年下来,今日之中国教育就不是这个样子,赵元海老师就不会痛心地给省长写信。可惜这始终是个“假设”,而并非“假设”的是,教育投入的确没有立竿见影之效,政绩难以显现,故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教师的低工资水平只能年复一年地继续存在。
  
  全国有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如果他们一个个爱岗敬业,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具有创新意识的实践家”,肩负着塑造学生精神生命的神圣职责,从事着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那么,他们释放的巨大能量就足以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教育腾飞不是梦。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的低待遇,只能让教育腾飞依然梦着。不仅如此,他们“混日子”的状态,令人忧心教育地希望在哪里?
  
  文/朱永杰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6/15/30420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