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友发帖揭发“摆摊”城管,到网友集体吐槽,再到武汉城管抛出“体验式执法”的解释;到媒体和网友的“质疑”,再到武汉市城管委的当事人“现身出示体验日记”,再到媒体和网友对“日记”的质疑。同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一样,“卧底城管”事件持续发酵,有愈发不可收拾之势,简直就像一部美国肥皂剧,故事结尾谁也不知,边看边拍,娱乐了不知情者,但在不自觉中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就像最近一部热映的电影《富春山居图》,赢了票房,却输了口碑。
不管“摆摊城管”是否“卧底”,武汉城管并不会凭此“体验式执法”(不知是“主动”还是“被动”)加多少分。如果真是“体验式执法”,这种个体行为的积极作用有多大?如果说收获很大,其中“况味”恐怕只是体验者本人最有体会。受时间身份等客观条件限制,这种“体验”又不能在全体城管员中间推广,单凭“体验日记”、“报告会”、“写心得”式的宣贯,估计作用也不会多大。倒给人留下“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做形象工程”的口舌。如果不是“体验式执法”,那就是说武汉城管部门到目前所做的都是“说谎”,说谎的代价就是用一个谎言为另一个谎言掩饰,“真理越辩越清”,到最后既输了武汉城管的“形象”,又使本已被“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弄得“触底”的“城管群体形象”雪上加霜。“形象”太差,今后工作就更难了。
媒体和网友对“摆摊城管”的质疑对此事件的“娱乐化”客观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对“推动城管工作的改进”并无多大裨益,因为媒体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武汉城管”的“公信力”身上。不是吗?有人怀疑“摆摊城管”是“临时工”的加强版,有人抓住“摆摊日记”的细节不放。媒体和网友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发挥监督功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不能一味恶意揣测,其实媒体和网友倒是应该多参与到借此机会为上级主管部门着手梳理城管与工商、环保、城建、公安等部门职能关系献策之上,这才是破解城管执法难题的建设性作用。如果一味“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城管”,虽然“赢得了点击率、收视率”、“多卖了几份报纸”、“过了嘴瘾”,最终却输了媒体和“中国式网民”的口碑,不利于发挥监督政府职能、帮助职能部门改进工作的“正能量”。
“摆摊城管事件”的娱乐化愈演愈烈,对政府的“公信力”或多或少有负面作用。不管怎样,城管部门也是政府的一部分,城管形象“触底”了,最终“埋单”的还是政府。
“摆摊城管事件”的娱乐化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最大的伤害还是政府的“公信力”受损。其实,各方倒不如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放下干戈,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破解当下城市管理困局中来。
文/程振伟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