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假群众”反映出“真”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姜文来 编辑:叶鹏 2013-07-07 00:26:57
时刻新闻
—分享—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曾经在被问及领导下基层视察、调研的真实性时坦言:“问题是存在的,譬如有领导下去视察,当地都预先进行了周密部署,安排非常具体,领导人成为了一个机器,这是很可悲的。还有的领导去视察,周围几十个人前呼后拥,大部分都是民警和干部化装的,全是假的。”(7月6日中国广播网)
  
  基层公务人员扮演百姓糊弄领导固然令人气愤,且慢,千万别将板子全都打在基层领导身上,他们之所以当“假群众”,是现实条件下受益最大的选择。
  
  “假群众”的真正功效是隐瞒基层的真实情况,让上级领导了解不到事实的真相。领导来到“假群众”之间进行调研,得到的都是非常需要的“喜洋洋”的信息,领导高高兴兴地来,带着满意的结果而去,对基层的工作评价一定是正面的。如果运气好,基层领导和上级领导在友好的调研气氛中再进行深入的感情交流,基层领导因为“政绩光亮”受到表扬和重视,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被提拔的机会。
  
  基层领导为什么“怕”真群众接触上级领导?说白了就是怕真群众将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上级领导,“砸”了提升的机会或者自己的饭碗。让“假群众”充当“真群众”,在上级领导面前美化基层的工作,不仅为基层工作“添彩”,而且会进一步增加上级领导对基层的信任,因为领导确信从“群众”中得来的信息是真实的,会增添对基层领导干部工作好评价的真实感受,当然这感受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用“假群众”骗领导就不怕“真群众”举报和监督?说起来你也许不相信如下的事实,一来敢于揭发的真群众并不多,好人不跟官斗的意识根深蒂固,告官的成本代价会很大,甚至难以承受,群众能不告官就不告官;二来即使真群众将问题揭发出来了,造假的领导被追究的可能性也非常小,现实中有几个领导因为假扮群众被追究?退一万步讲,如果真的因为假扮群众被追究了,最大的罪过莫过于“工作方法出现了偏差”,只要下次“改进工作作风”就可以轻松地过关了。造假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不造假,谁都会衡量其中利弊做出现实的选择。
  
  必须承认,决定基层领导升迁的真正的动力并不是全来源于“真群众”的“口碑”,上级领导的态度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做好“上面”的工作,即使“下面”再“鼓包”或者“口碑”不好,升迁都不是大问题,正所谓“跑断基层的腿,不如让上级领导欢喜”,上级领导的爱好是基层工作的指南。其实下级骗上级,上级并不是傻子,有时候心里明镜知道被骗了,大多数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时间长了,“骗”就成了部分地方官场的“潜规则”,上下级都心领神会,“假群众”现象从不正常走向的了正常,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假群众”事件反映出许多“真”问题,要真正地走群众路线,需要群众路线走法的再创新,必须想办法排除“假群众”的干扰。领导不是蜻蜓点水地走群众路线,真的群众就出现在你的跟前。真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源泉。
  
  文/姜文来

来源:红网

作者:姜文来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07/30675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