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会变黑莫怪舆论非理性

来源:红网 作者:魏猛 编辑:叶鹏 2013-07-18 00:13:07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期以来,中国红十字会丑闻缠身,十分委屈。尤其是郭美美事件以后,郭美美就成了红十字会抹不去的阴影。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表示,把郭美美和红会画等号不公平,也不理性。(7月17日《北京青年报》)
  
  话虽如此,就算相信赵女士所言为真,我们也只能说,赵女士只是把话讲对了一半。因为信息不公开才是中国红十字会的硬伤。
  
  就事实来讲,公众没有证据证明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及其负责人有经济关系。自从郭美美炫富出名以后,她的身份扑朔迷离,一直都是公众猜测的中心问题之一。一想到郭美美,其“后台”红十字会就如影随形,红十字商会与红十字会是什么关系,也没有谁说得清,不管其中的猜测是不是真的,它确确实实是“社会舆论的真实”。没人能够证明,郭美美的钱来自于红会或者郭美美与红会有任何关系,即便郭美美真的与红会某负责人有关系,也不能证明红会所有的负责人都是一团黑,从这个角度讲,郭美美不能代表红会,也不能等同于红会,赵白鸽女士的说法的确没错。
  
  话说过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赵白鸽女士把红会的污名归罪于公众的非理性,恐怕不单是简单归因,还是有意无意的想隐瞒什么,这只能进一步加剧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不信任感。首先,中国红十字会是一个应该接受公众监督的非政府组织,公众即便是最恶意的质疑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红会的活动并不透明,即使有监督,左手监督右手的现象也难以让公众信服。虽然赵白鸽女士说,中国红十字会网站在2011年12月31日已经把“郭美美事件”的联合调查结果全部公布。但是,她没有说的是,调查结果只讲了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没有关系,到底为什么没关系,与谁有关系,公众只能猜测,这实际上是搪塞舆论。再加上一系列由于信息不公开引发的丑闻,中国红十字会落到今天被动的田地,既是必然,也是咎由自取。郭美美已经符号化,而且这个符号已经被烙在了红十字会的脸上,想遮掩或者想抹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公共舆论本身就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指望公众理性地看待每一件事情只能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状态,否则,舆论也就没有了引导的必要。在郭美美事件和中国红十字会的一系列丑闻中,不管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评价是否公允,都是社会舆论的现状。社会舆论反映公众态度,它没必要对谁负责,而中国红十字会则必须对社会舆论负责,因为社会组织是舆论场中的被监督方,即便是非理性的舆论,中国红十字会要做的,只能是采取恰当的措施,向社会证明自己的清白,赢得舆论的宽容和理解。对舆论采取敌视或者鸵鸟政策只能使自己更加被动。红十字会的做法一直没有满足公众的期待,至少它没有努力让公众相信自己所言为真。埋怨公众的非理性,这是向着监督它的社会舆论“倒打一耙”,结果恐怕好不到哪里去。郭美美依然在炫富,公众的神经依然不断受到刺激,想让公众回归理性,恐怕太不现实。
  
  郭美美已然成为中国红十字会脸上的一块狗皮膏药,她已经粘上红十字会,不好看,也揭不掉,非找个刀子使劲刮一刮,否则,中国红十字会恐怕难以摆脱郭美美的阴影。这个刀子就是坦诚和信息透明,别无良方,越拖就越被动。
  
  文/魏猛

来源:红网

作者:魏猛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18/308057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