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对灾难,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纪念

来源:红网 作者:张松超 编辑:易木 2013-07-22 00:01:42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天是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一周年纪念日,房山为暴雨遇难者鸣笛致哀,同时,一场防汛综合演练也在房山举行,当地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改进基础设施,提高气象预报精确度,尽量让灾难损害降到最低。(7月21日《北京晚报》)
  
  去年的今天,一场暴雨夺走了79条鲜活的生命,因灾造成经济损失一百多亿元,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今天我们再回顾这场灾难,看到的不止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生命的承受,也是对基础设施应对灾难能力的拷问。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灾难我们需要去纪念,虽然回忆是痛苦的,然而这种痛苦却是一种洗礼,也是对死者的告慰。美国每一年的9月11日都会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去缅怀那场灾难中逝去的人们;日本在3月11日也会沉痛悼念在海啸中罹难的同胞;我们也会在每年的5月12日去纪念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
  
  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希望去追求一种内源性的支撑,而这不仅仅是文化软实力,更应该呼唤的是对发展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更应该体现在对灾难的反思。加缪曾经说过:黑死病的病菌不会死或永远消失,而是潜伏在衣橱、卧室等地方,而有一天,他可能再度把耗子轰起来,然他们死在一座快乐城市的光天化日之下。所以,去反思什么正是文明的深重症状和精神的艰难。
  
  面对灾难,我们需要去纪念被夺去生命的人们,然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纪念,更是一种反思,更是痛定思痛,花大力气整顿预防机制,采取实际行动完善基础设施,重视灾难保护,不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最终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切实保护。暴雨过后,我们需要去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气象预报精确度;地震过后,我们需要更加结实的房子,而不是经不起灾难考验的豆腐渣工程;雪灾过后,我们需要去合理规划并完善我们的交通线……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在以后发生灾难的那一天去纪念和哀悼。
  
  逝者已矣,对逝者的悼念是对人性尊严的肯定,但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性和适宜性才是灾后我们反思并去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体现。而真正的悼念,是让更多的生者以后避免再次发生灾难的一切可能,这才是灾难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文/张松超

来源:红网

作者:张松超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22/30846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