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村公厕岂能“一建了之”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吴海刚 2025-07-21 15:59:34
时刻新闻
—分享—

□段官敬

央视财经记者在一村党群服务中心调查发现,新建高标准农村公共厕所,各项设施配置完善也能正常使用,却日常不开放,只有当村里有活动才开门给村民使用,原因在于为了省却日常清理的麻烦。俗话说,“人有三急”。新建农村公厕,旨在增进农村群众如厕体验与获得。农村公厕的改造提升,直接关系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便利,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

农村公厕“只看不用”,无疑会造成资源浪费、败坏务实为民形象,甚至影响基层党群干群浓厚关系。且知,农村公厕耗费一定的行政资源,用好每一分钱,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民生工程走进群众心坎里,才能撬动老百姓甜蜜蜜的好日子。可想而知,农村公厕“一建了之”,沦为中看不用、只看无用的“绣花枕头”,难免滋生形式主义歪风邪气,败坏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与口碑,也吞噬了群众实在利益福祉。所见,农村公厕就得转化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小小的农村公厕,一头连着乡村的“面子”——关乎村容村貌的整洁美观;另一头系着乡土的“里子”——牵扯着村民日常的便利与情感认同。农村公厕“一建了之”、只看不用,无法成为支撑起乡村宜居宜游的价值使命,那么必然会挫伤群众干事创业、勤勉劳作的精气神。说到底,农村公厕作为民生工程,在激发农民奋勇担当、锐意创造、主动进取上具有潜移默化效果,从而以家乡更美、生活更好凝聚人心和力量。

农村由于资源较少、资金较弱、人员不够等客观因素,农村公厕在配套措施与人员管理等机制上难以完善,如“一建了之”、只看不用等问题,正是缺乏相应日常管护措施与资金保障支撑,方导致公厕沦为“摆设”与“盆景”。所见,既要合理科学规范农村公厕改造提升,把握群众意愿与客观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防止过度拔高标准,反而影响农村厕改整体成效。此外,更须在统筹布局上下好功夫,切实完善农村公厕配套设施与保障服务,做好建后“下半篇”文章,比如利用城乡融合发展契机,延伸城市公共服务触角,精准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兜底保障”等等。

事贵求实,一抓到底。抓落实就是把问题彻底解决,让好政策、良工程落实“最后一米”,以实打实的成效取信于民。所见,农村公厕不能“一建了之”,把后期管理、服务保障等压力转嫁给农村,加重无形的负担与“甜蜜的烦恼”,从而让民生工程沦为“中看无用”的形象政绩。一言以蔽之,以抓落实的作风化解农村公厕“中看无用”难题,切实站在农民群众体验角度,以心换心、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打通农村民生工程落地见效“绿色通道”。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5/151427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