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初建的那段时间,敢于上网发微博的官员少之又少。个别官员甚至把微博当成了聊天工具,“主动曝光”自己荒唐可笑的隐私。经历几番教训后,官员们有了进步。一些官员学会了如何发微博,在技术层面上破解了认知障碍。各地方政府也异常重视微博发声,聘请各类专家前往讲授微博知识。
然而检视之下不难发现,尽管各地政务微博风生水起,但习惯于实名发微博的官员仍占少数。全民麦克风时代,官员应该怎样在微博上“说话”,仍然是困扰很多人内心世界的一块心病。的确,发条微博尽管才100来字,但说什么、如何说等,于不少人而言,都不是件轻松活。
报道中,微博实名认证的上海市闵行区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杨华格外纠结。已经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他,仍然为“该不该管‘闲事’”而苦恼万分。的确,官员与网民的双重身份,使如杨华一类的官员,无法轻松地点评或转发某一社会事件,来自庙堂之上或同行之间的压力,让他们不能“畅所欲言”。而相反,如果官员微博不管‘闲事’”,不去关注一些关乎民生的社会热点话题,却又无法在亿万网民世界中赢得自己的一份舆论田地。
这种尴尬,亦为整个实名认证官员微博群体所确认。以此而论,“深度潜水”的官员,有理由拒绝浮出水面,躲进潜水江湖里静悄悄地观摩。但事实上,这种只观摩、不参与的态度,其实亦是一种认识误区。从传播学意义上,它加深了官方与民间的认知鸿沟,比如谣言止于公开,如果关键时刻依然沉默,流言势必风生水起。
“说也不好,不说也不行”,官员发微博似乎陷入了一个“塔西陀困境”。而不得不说,官员应该怎样在微博上说话,不是技术问题,也不仅是态度问题。就官员自身而言,“身正不怕影子斜”“真金不怕火炼”是根本,而除了要提升对民生的关注、提升微博表达的技巧外,更要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形成用“真话”赢“真心”的对话习惯。更重要的还是环境的改变:如果每位官员都能放下身段发微博而非左右担心习惯潜水、实名对话的官员能更多得到鼓励而非视为异类,官民互动必能更上层楼。
文/杨兴东
来源:红网
作者:杨兴东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