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士年入十万,笔者没有疑议,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导师的科研助手,是助手当然有资格拿报酬,报酬高一些,也能让一些有养家之虞的博士生无后顾之忧。可是“博士生年入十万、硕士生月入1000”是否值得大力宣传呢?你看它像不像是招生广告,起着“人大女神”一样的作用?
笔者看来,新闻媒体宣传的“博士生年入多少、硕士生月入多少、秒杀高帅富”,武汉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所说的“如果书读得好,平均算下来,一个月有近1万元的资助奖励,比教授工资还高”之类的措辞并不妥当,一来有把本意是用来助学的奖学金代入“工资”之嫌,如今不是有导师是老板之说嘛?二来有误导学生只要拼命读书就能有“黄金屋”之嫌,背后的逻辑是:读书也是一种职业,而这种表述有催生“职业学生”大量出现之嫌。
在就业愈发困难的今天,大多数学生的选择愈发单一,大学或研究生快毕业时,基本上都进入从一个考场赶到另一个考场的“节奏”:考公务员、考研究生、考博士生。而就业却成了以上选择难以实现后的无奈之举。为了逃避就业难,众多学生选择考研究生或博士生。在此背景下,“博士年入十万”、“硕士生月入1000”的说法会否让更多的本就不愿就业其实并不适合做研究的毕业生找到了坚持考研究生博士生的更好的理由?一年考不上,可以暂缓就业继续考直到考上,反正考上了就能拿到体面的“工资”,“职业学生”就是这样形成的。
想想都让人怕,有些学生并不适合读研究生,即使读了研究生又如何?研究不出成果只能做宅男宅女,随便学学就能拿到可以糊口的“奖学金”,而有些博士则可以拿到足以养家的“工资”,这又关上了通过兼职的方式提前进入社会体验职场现实的大门。“职业学生”一进入社会,由于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刻,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大多已不再年轻,再加上多年在学校养成的“天之骄子”的自我感觉,尽快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创造价值并非易事。“职业学生群体”的形成虽可暂缓国家就业压力,可数量越积越多,是否会导致某一天恶性就业危机的集中爆发?
“博士年入十万”的表述有催生“职业学生”大量出现之嫌,这是“社会之福,还是社会之累”,你我心里都明白。
文/程振伟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