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艺术家大概心中都有一个殿堂,在殿堂里展示自己的才华,说起来不过是一种个人意愿的满足方式。维也纳金色大厅是殿堂级的场所,而且,“与维也纳的其他许多音乐厅一样,金色大厅也只是一个按照商业模式运行的演出场所。”也就是说,自己掏钱或者有人掏钱,让音乐家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无可厚非。
虽然艺术家或者艺术团体,有选择到什么场所去演出的自由,但是,以场所是否著名来验证自己的艺术水平,甚至炒作自己,以此“镀金”,不仅偏离了艺术本身的追求目标,对于受众来说也是一种戏弄。即便可以获得一时的虚荣,终究会在艺术市场的逻辑下,烟消云散。在受众的心目中,更不会长久。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首先还是艺术市场的“假象”支配的,或许有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经历,在市场营销的时候自然有了一定的宣传噱头,对于自己的身价是一种加码;其次,跟目前艺术评价的社会机制也有关系,“不问观众问洋人”,似乎只要漂洋渡海出过国,就具有世界级的水准,且不知,艺术尤其是某些民族艺术形式如果一味地脱离其独特的环境,“鸡同鸭讲”的现象不可避免;再有,艺术家们个人的心浮气躁,看不起国内的基层演出市场,满心所想都是“国际范、大制作、高票房”,殊不知会在信息便捷的今天,一旦被戳穿,反而更丢人。
还有一点,《人民日报》的微博评论指出,“土豪派头,一掷千金,由谁买单?”让人觉得其中必有蹊跷。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有的是按正常程序开展的国际交流,有的就不好说了。而这些出国的费用,究竟是以怎样的名号支出的,值得深思。艺术、文化、教育、科研等等这些原来看上去不是很能够出现贪腐、违规行为的领域,如今一再的发生社会观感不好的事情,不仅损害的是艺术的优雅和体面,对于社会价值观念也会产生最直接的冲击。
其实,不是一定要艺术家们都不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而是不要以此为幌子,打着冲向世界的旗号,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当然,也不是要刻意地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去演出,就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可是,也要看看国内大众的艺术需求是不是已经满足了,多揣摩一下受众的心理,自觉地贴近,主动地引领,这才是从事艺术工作的艺术家们的发展天地所在。
文/寇军
来源:红网
作者:寇军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