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存在禀赋差异。有人可以轻松成为学霸,有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但并不妨碍他将来也很优秀。学习成绩永远只是一个方面。承认孩子存在天赋差异,承认家长的多层面性,就应该去弥合这个差距,设法拉平“起跑线”。将家长分成三类,虽意在引起家长注意,希望他们在孩子教育上多投入精力,但这种不负责任的乱贴标签,明显含有歧视,伤害了一个群体,难免要触犯众怒。
虽然教育是学校家庭老师社会多位一体的特殊工程,但学校、教师则承担着教育的主体功能,孩子长成什么样,既取决于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也取决于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家长当然要投入,要教育,但永远替代不了教师这一角色。对任何孩子而言,学校教育过程的公平比什么都重要。戴着有色眼镜,将家长分为三六九等,有没有问一问自己,属于教师的哪一类?这类教师能对孩子在教育上一碗水端平,委实令人怀疑。
其实如此分类引来口水一片,最大原因还在于让人产生晦暗联想,击中了人们的痛点。当机会不公在今日中国已渐呈代际传承之势,当各种“X二代”沿袭着父辈的老路挣脱不出预定的轨迹,当各色“拼爹”成为改变人生走向的重要筹码,起码,我们在教育上,在理念灌输上,需要多一些阳光的、传递正能量的东西。而不是雪上加霜,让孩子从小形成一个家庭出生决定自己命运的概念,让孩子从小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不满,对家庭总是抱怨,对自我不能正确认识,对努力失去信心。
将家长分类,看似无心,实则是社会某些扭曲现象的投射。当我们的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还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来实现,当个人前程依然还是由家庭背景和父母的社会地位来决定和认同,当家庭背景论英雄的这种有违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病态社会机制依然“健在”,社会除了反思,更要努力去改变。最起码,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应该把牢方向,先行一步,教育引导好未来的小公民,让他们懂得,一个人的命运依然还是由自己掌控,而所有社会先天留下的不平,完全可以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填平。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最理智的方式。乱贴标签,既伤家长爱子心,也误学生前行路,你不挨骂谁挨骂?
文/晴川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